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轮毂电机驱动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1.2.1 轮毂电机驱动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轮毂电机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 | 第15-17页 |
1.2.3 轮毂电机驱动技术的关键问题 | 第17-18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新型电动轮的结构设计 | 第20-42页 |
2.1 新型电动轮结构方案的确定 | 第20-25页 |
2.1.1 单一摩擦制动器的电动轮结构方案 | 第20-22页 |
2.1.2 电动轮摩擦-电磁复合制动结构方案 | 第22-24页 |
2.1.3 新型电动轮结构方案的确定 | 第24-25页 |
2.2 轮毂电机的结构参数设计 | 第25-37页 |
2.2.1 轮毂电机的动力性计算 | 第25-29页 |
2.2.2 轮毂电机的绕组设计 | 第29页 |
2.2.3 轮毂电机的槽极数配合 | 第29-30页 |
2.2.4 轮毂电机的槽型和硅钢片的选择 | 第30-31页 |
2.2.5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31-34页 |
2.2.6 轮毂电机定子轴强度校核 | 第34-37页 |
2.3 电磁制动器的结构参数设计 | 第37-41页 |
2.3.1 最大制动力矩的确定 | 第37页 |
2.3.2 气隙大小的确定 | 第37-38页 |
2.3.3 软磁体工作点的选取 | 第38页 |
2.3.4 铁芯与励磁线圈绕组参数的确定 | 第38-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基于Ansoft软件的轮毂电机性能仿真 | 第42-50页 |
3.1 基于Ansoft/RMxprt电机性能的仿真 | 第42-45页 |
3.2 基于Maxwell/2D软件的轮毂电机瞬态磁场分析 | 第45-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电动轮电动汽车摩擦-电磁复合制动系统的理论模型 | 第50-63页 |
4.1 电动轮电动汽车摩擦-电磁复合制动理论模型 | 第50-58页 |
4.1.1 车辆动力学模型 | 第50-54页 |
4.1.2 轮胎模型 | 第54-55页 |
4.1.3 制动器模型 | 第55-56页 |
4.1.4 电机模型 | 第56-58页 |
4.2 整车动力学模型的仿真验证 | 第58-62页 |
4.2.1 纯摩擦制动时整车制动性能仿真 | 第59-60页 |
4.2.2 纯电磁制动时整车制动性能仿真 | 第60-61页 |
4.2.3 摩擦-电磁复合制动时整车制动性能仿真 | 第61-6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新型电动轮台架试验研究 | 第63-75页 |
5.1 轮毂电机动力性试验研究 | 第63-68页 |
5.1.1 轮毂电机动力性试验台架的结构与原理 | 第63-64页 |
5.1.2 轮毂电机动力性台架试验研究 | 第64-68页 |
5.2 电动轮摩擦-电磁复合制动试验研究 | 第68-73页 |
5.2.1 电动轮摩擦-电磁复合制动试验台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68-71页 |
5.2.2 电动轮摩擦-电磁复合制动力矩特性试验 | 第71-7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75-76页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76页 |
6.3 工作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专利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