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超立方体网络的故障诊断策略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超立方体网络和交换超立方体网络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超立方网络其他变种网络的研究 | 第13-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交换超立方体网络及诊断模型概述 | 第17-22页 |
2.1 交换超立方体网络的相关定义 | 第17-18页 |
2.2 基本网络性质 | 第18-19页 |
2.3 诊断模型定义 | 第19-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交换超立方体网络的悲观诊断度研究 | 第22-28页 |
3.1 引言 | 第22页 |
3.2 相关基本定义 | 第22-23页 |
3.3 交换超立方体网络的悲观诊断度研究 | 第23-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交换超立方体网络的t_1/k-诊断度研究 | 第28-34页 |
4.1 引言 | 第28页 |
4.2 t_1/k-诊断度定义 | 第28-29页 |
4.3 交换超立方体网络的t_1/k-诊断度研究 | 第29-3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五章 交换超立方体网络的局部诊断性质研究 | 第34-40页 |
5.1 引言 | 第34页 |
5.2 基本定义介绍 | 第34-36页 |
5.3 交换超立方体网络的局部诊断性 | 第36-3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0-42页 |
6.1 本文工作的总结 | 第40页 |
6.2 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