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43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钛硅分子筛 | 第13-19页 |
1.2.1 钛硅分子筛TS-1 | 第14-16页 |
1.2.2 空心钛硅分子筛HTS | 第16-18页 |
1.2.3 空心钛硅分子筛HTS-2 | 第18页 |
1.2.4 钛硅分子筛Ti-MWW | 第18-19页 |
1.3 TS-1与H_2O_2的相互作用 | 第19-28页 |
1.3.1 活性位TiOOH的形成 | 第19-22页 |
1.3.2 TiOOH的稳定性 | 第22-27页 |
1.3.3 溶剂对TiOOH稳定性的影响 | 第27页 |
1.3.4 溶液pH对TiOOH稳定性的的影响 | 第27-28页 |
1.4 钛硅分子筛催化酮氨肟化过程中的反应 | 第28-33页 |
1.4.1 钛硅分子筛催化酮氨肟化反应机理 | 第28-30页 |
1.4.2 主要的副产物及其生成 | 第30-33页 |
1.5 TS-1/H_2O_2体系中的活性酸中心 | 第33-36页 |
1.5.1 TS-1酸性的表征 | 第34-35页 |
1.5.2 TS-1/H_2O_2体系中TS-1的酸性变化 | 第35-36页 |
1.6 HOO·自由基的生成及与TiOOH的作用 | 第36-38页 |
1.7 HO·和HOO·自由基的检测 | 第38-42页 |
1.7.1 HO·和HOO·自由基检测方法 | 第38-39页 |
1.7.2 EPR检测方法 | 第39-42页 |
1.8 选题及意义 | 第42-43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3-49页 |
2.1 实验原料、试剂与设备 | 第43-44页 |
2.2 丙酮氨肟化反应性能评价 | 第44-45页 |
2.3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45页 |
2.4 TMPDO对反应的影响 | 第45页 |
2.5 HTS分子筛酸性表征 | 第45-47页 |
2.5.1 氨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 第46页 |
2.5.2 热重仪(TG) | 第46页 |
2.5.3 红外光谱仪(IR) | 第46-47页 |
2.5.4 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 | 第47页 |
2.6 丙酮肟氧化偶联反应生成DMNB实验 | 第47页 |
2.7 自由基检测实验 | 第47-49页 |
3 TMPDO和4-NOH-TMPD对HTS/H_2O_2体系催化性能的影响及吸附机理 | 第49-73页 |
3.1 溶剂及TMPDO对丙酮氨肟化反应的影响 | 第49-52页 |
3.1.1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50-51页 |
3.1.2 TMPDO对反应的影响 | 第51-52页 |
3.2 TMPDO和4-NOH-TMPD对HTS/H_2O_2体系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2-69页 |
3.2.1 TG分析 | 第52-57页 |
3.2.2 NH_3-TPD分析 | 第57-60页 |
3.2.3 FT-IR分析 | 第60-64页 |
3.2.4 In situ IR分析 | 第64-69页 |
3.3 TMPDO、4-NOH-TMPD吸附机理分析 | 第69-73页 |
4 丙酮氨肟化反应中DMNB自由基反应机理 | 第73-89页 |
4.1 丙酮肟氧化偶联合成DMNB的研究 | 第73-76页 |
4.2 KO_2与酮肟氧化偶联反应产生DMNB实验 | 第76-77页 |
4.3 EPR分析 | 第77-82页 |
4.4 2,2-二硝基-2,2-二甲基丁烷的自由基形成机理分析 | 第82-89页 |
4.4.1 钛过氧化活性中心与H_2O_2作用 | 第82-84页 |
4.4.2 HOO·与丙酮肟作用生成DMNB | 第84页 |
4.4.3 钛过氧活性中心与酮肟作用生成DMNB | 第84-89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89-92页 |
5.1 总结 | 第89-90页 |
5.2 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