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防跌预警技术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防跌预警技术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防跌预警技术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1.2 防跌预警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 第11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1-12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及研究成果 | 第12页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及开发环境介绍 | 第14-18页 |
2.1 系统需求分析及功能描述 | 第14-16页 |
2.1.1 主控MCU和传感器的选型 | 第14-15页 |
2.1.2 软件平台主要功能点描述 | 第15-16页 |
2.1.3 软件开发环境 | 第16页 |
2.2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第16-1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节点硬件系统设计 | 第18-33页 |
3.1 节点硬件内部各模块介绍 | 第18-19页 |
3.2 主控STM32F405RG与MPU9150 的通信技术 | 第19-22页 |
3.2.1 STM32F405RG初始化配置 | 第19-20页 |
3.2.2 MPU9150 的初始化配置 | 第20页 |
3.2.3 STM32F405RG和MPU9150 的IIC通信接口技术 | 第20-22页 |
3.3 基于无线射频单元的基站模块设计 | 第22-27页 |
3.3.1 基站模块电路设计 | 第22-24页 |
3.3.2 NRF24L01+初始化参数配置 | 第24页 |
3.3.3 基站模块数据通信技术 | 第24-27页 |
3.4 数据包传输协议设计 | 第27-28页 |
3.5 TF卡模块设计 | 第28-30页 |
3.5.1 TF卡初始化 | 第28-29页 |
3.5.2 TF卡存储技术 | 第29-30页 |
3.6 电源模块设计 | 第30-32页 |
3.6.1 供电需求分析 | 第30页 |
3.6.2 稳压器选型及稳压电路设计 | 第30-3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系统姿态解算算法设计 | 第33-40页 |
4.1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 第33-34页 |
4.1.1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介绍 | 第33页 |
4.1.2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工作原理 | 第33-34页 |
4.2 基于四元数的姿态解算算法 | 第34-39页 |
4.2.1 四元数介绍 | 第34-35页 |
4.2.2 数据融合算法设计 | 第35-3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监测系统软件平台设计 | 第40-51页 |
5.1 系统软件平台开发意义 | 第40页 |
5.2 系统软件平台架构设计 | 第40-42页 |
5.3 系统软件平台设计使用的关键技术 | 第42-50页 |
5.3.1 多线程技术 | 第43-44页 |
5.3.2 双缓冲技术 | 第44-45页 |
5.3.3 VC++与OpenGL混合编程技术 | 第45-48页 |
5.3.4 VC++与Matlab混合编程技术 | 第48-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系统功能测试及在防跌预警中的应用 | 第51-64页 |
6.1 节点硬件系统功能调试 | 第51-54页 |
6.1.1 电源模块调试 | 第51-52页 |
6.1.2 基站模块功能调试 | 第52-54页 |
6.2 软件平台功能模块测试 | 第54-59页 |
6.2.1 数据采集存储模块测试 | 第54-56页 |
6.2.2 显示模块测试 | 第56-57页 |
6.2.3 数据分析及参数配置模块测试 | 第57-59页 |
6.3 系统在防跌预警中的应用 | 第59-63页 |
6.3.1 人体跌倒实验方案设计 | 第60页 |
6.3.2 实验数据采集及应用举例 | 第60-6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