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监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监测分析方法论文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环境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1页
    1.1 环境微生物及其危害第12-13页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第13-16页
        1.2.1 特性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第13-14页
        1.2.2 检测及分析方法第14-16页
    1.3 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技术第16-21页
        1.3.1 原理第17-19页
        1.3.2 结果检测方法第19-20页
        1.3.3 在环境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第20-21页
    1.4 免疫荧光检测技术第21-23页
        1.4.1 概念及原理第21-22页
        1.4.2 染色方法第22-23页
        1.4.3 在环境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第23页
    1.5 微流控技术第23-27页
        1.5.1 微流控技术的概念及特点第24页
        1.5.2 微流控芯片的材料及制作方法第24-25页
        1.5.3 微流控体系的驱动与控制第25-26页
        1.5.4 利用微流控平台检测环境微生物的优势第26-27页
    1.6 基于微流控的LAMP及免疫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体系的研究进展第27-31页
        1.6.1 基于微流控的LAMP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体系的优势及研究进展第27-29页
        1.6.2 基于微流控的免疫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体系的优势及研究进展第29-31页
第二章 芯片外金黄色葡萄球菌LAMP检测体系的建立第31-40页
    2.1 研究背景第31-32页
    2.2 实验部分第32-33页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2页
        2.2.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第32-33页
        2.2.3 反应体系的建立第3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3-39页
        2.3.1 结果显示方法的选择第33页
        2.3.2 目的基因的选择及引物的设计与筛选第33-36页
        2.3.3 特异性检测第36-39页
    2.4 小结与展望第39-40页
第三章 基于微流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LAMP检测体系的建立及样本检测第40-62页
    3.1 研究背景第40-42页
        3.1.1 微流控—LAMP检测平台的研究现状及待解决问题第40-42页
        3.1.2 环境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临床样本的污染第42页
    3.2 实验部分第42-45页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2-44页
        3.2.2 微流控芯片的制作第44-4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5-60页
        3.3.1 加热系统以及检测方式第45-46页
        3.3.2 微流控芯片的构造第46-53页
        3.3.3 检测极限以及检测时间第53-54页
        3.3.4 裂解条件优化第54-56页
        3.3.5 污染临床样本的检测第56-60页
    3.4 小结与展望第60-62页
第四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微流控—LAMP检测体系的优化以及农业废水的检测第62-72页
    4.1 研究背景第62-63页
        4.1.1 农业废水及其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危害第62页
        4.1.2 农业废水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境、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第62-63页
    4.2 实验部分第63-65页
        4.2.1 仪器与试剂第63-64页
        4.2.2 微流控芯片的制作第64-65页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65-70页
        4.3.1 微流控芯片的制作第65-67页
        4.3.2 反应单元的优化第67页
        4.3.3 芯片高通量的优化第67-68页
        4.3.4 检测限以及检测时间第68页
        4.3.5 样本的检测第68-70页
    4.4 小结与展望第70-72页
第五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微流控—免疫检测体系的建立以及养殖业废水样本的检测第72-83页
    5.1 研究背景第72页
        5.1.1 农业废水及其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危害第72页
        5.1.2 养殖业废水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境、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第72页
    5.2 实验部分第72-75页
        5.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73页
        5.2.2 微流控芯片的制作第73-75页
        5.2.3 微球处理第7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5-81页
        5.3.1 检测原理第75-76页
        5.3.2 芯片设计与制作第76-77页
        5.3.3 芯片操作流程第77-78页
        5.3.4 检测限与荧光强度第78页
        5.3.5 微流控-免疫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系统的建立第78-79页
        5.3.6 微流控-免疫体系特异性检测第79-80页
        5.3.7 养殖场废水试剂样本的检测第80-81页
    5.4 小结与展望第81-8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6.1 结论第83-84页
    6.2 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4页
致谢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道路桥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效果评估体系和案例研究
下一篇:配偶权救济中的法律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