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第8-9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9-11页
        一、发展社会企业的理论意义第9-10页
        二、发展社会企业的现实意义第10-11页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1-13页
        一、社会企业的概念界定第11-12页
        二、社会企业的双重底线理论第12-13页
    第四节 理论基础第13-15页
        一、第三部门理论第13-14页
        二、新制度主义理论第14-15页
    第五节 研究方法第15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5页
        二、实证分析法第15页
        三、比较研究法第15页
    第六节 研究框架设计第15-17页
第二章 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的现状第17-26页
    第一节 中国社会企业发展概况第17-20页
        一、中国社会企业的总体特点第17-18页
        二、中国社会企业的现有组织形式第18-19页
        三、中国社会企业的现有法律规范第19-20页
    第二节 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的基本环境第20-22页
        一、社会企业的自身管理绩效第20-21页
        二、国内对社会企业的认知度第21-22页
        三、社会企业在国内的影响力第22页
    第三节 中国社会企业的创新案例简介第22-24页
        一、深圳残友集团第22-23页
        二、宁波恒爱公益编织站第23-24页
    第四节 总结第24-26页
第三章 中国社会企业面临的合法性困境及对策第26-41页
    第一节 我国社会企业面临的合法性困境及其产生原因第26-30页
        一、规制合法性困境及其产生原因第27-28页
        二、规范合法性困境及其产生原因第28-29页
        三、认知合法性困境及其产生原因第29-30页
    第二节 欧美国家解决社会企业合法性危机的经验借鉴第30-36页
        一、依法分类推动社会企业发展第30-34页
        二、社会企业家成为推动社会企业创新的核心第34页
        三、建构有效的社会企业价值评估体系第34-35页
        四、运用宣传策略提升公众对社会企业的了解第35-36页
    第三节 中国社会企业合法性困境的应对之策第36-41页
        一、破解规制合法性困境的解决对策第36-38页
        二、突破规范合法性困境的对策第38-39页
        三、消除认知合法性困境的对策第39页
        四、总结第39-41页
第四章 中国社会企业面临的结构性困境及对策第41-59页
    第一节 中国社会企业的结构性困境分析——以宁波恒爱公益编织站为例第41-48页
        一、宁波恒爱公益编织站项目简介第41-43页
        二、跨部门合作的实践经验及问题分析第43-44页
        三、社会影响力投资的实践经验及问题分析第44-46页
        四、支持服务体系的实践经验及问题分析第46-48页
    第二节 欧美国家解决社会企业结构性困境的经验借鉴第48-53页
        一、跨部门合作平台体现多元价值第48-50页
        二、社会影响力投资产生可持续效应第50-52页
        三、支持服务体系整合资源优势第52-53页
    第三节 中国社会企业结构性困境的应对之策第53-59页
        一、在跨部门合作方面的对策第53-54页
        二、在社会影响力投资方面的对策第54-57页
        三、在支持服务体系方面的对策第57-58页
        四、总结第58-59页
第五章 结语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后记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犯罪问题研究
下一篇:发明专利“非显而易见性”判断标准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