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网络著作权保护困境分析 | 第11-14页 |
第一节 网络传播著作权面临的困境 | 第11-12页 |
一、网络传播著作权的侵权表现 | 第11页 |
二、网络时代传统刑法面临的困境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浅析网络时代著作权刑事保护合理性 | 第12-14页 |
一、扩大刑法保护范围的质疑 | 第12-13页 |
二、网络著作权保护入刑合理性分析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网络环境下“营利目的”判定 | 第14-17页 |
第一节 网络营利的形式 | 第14-15页 |
一、以追求精神利益或价值实现的侵权目的 | 第14-15页 |
二、以获得金钱收益为目的 | 第15页 |
第二节 网络营利的实际判定 | 第15-17页 |
第三章 网络“发行”行为认定 | 第17-21页 |
第一节 网络中的“发行”涵义 | 第17-18页 |
一、“发行”涵义解释 | 第17页 |
二、著作权法和刑法关于“发行”范围的差异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发行”范围的分析 | 第18-21页 |
一、发行与信息网络传播行为 | 第18-19页 |
二、发行与销售 | 第19-21页 |
第四章 犯罪数额和情节标准 | 第21-24页 |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下侵权数量计算 | 第21-22页 |
一、网络环境下销售量和存储量 | 第21页 |
二、以实际侵权总数计算而非受害申请人作品数 | 第21-22页 |
三、对于部分复制作品不影响作品侵权数量 | 第22页 |
第二节 点击数和注册会员数 | 第22-24页 |
一、点击量的不确定性 | 第22-23页 |
二、注册会员的关联性 | 第23-24页 |
第五章 网络环境下刑事保护完善建议 | 第24-28页 |
第一节 取消营利目的 | 第24页 |
第二节 “发行”行为界定 | 第24-26页 |
一、平行设立侵犯“网络传播权” | 第25页 |
二、“发行”中的销售不同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销售” | 第25-26页 |
三、刑法的“发行”行为是动态的过程 | 第26页 |
第三节 犯罪数额与情节的判定 | 第26-28页 |
一、优先适用犯罪数额或侵权作品数量 | 第26页 |
二、点击量的确定 | 第26-27页 |
三、注册会员数的确定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致谢 | 第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