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可见光响应的硫化物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解水制氢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2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半导体光催化剂分解水制氢基本概念第15-19页
        1.2.1 半导体光催化剂和带隙激发第15-16页
        1.2.2 去活化过程第16-17页
        1.2.3 光解水制氢反应的机制第17-19页
    1.3 影响光催化制氢反应活性的因素第19-22页
        1.3.1 半导体的能带位置第19页
        1.3.2 光生电子-空穴对的迁移与分离第19-21页
        1.3.3 表面化学反应第21-22页
    1.4 提高光解水制氢反应活性的途径第22-30页
        1.4.1 基于能带调控的固溶体结构的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第22-25页
        1.4.2 半导体复合异质结第25-27页
        1.4.3 光催化材料的纳米结构第27-28页
        1.4.4 开发高效光解水制氢催化剂第28-30页
    1.5 本课题提出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30-32页
第二章 光催化剂的表征方法和产氢性能评价第32-39页
    2.1 光催化剂的表征方法第32-35页
        2.1.1 结构分析第32-33页
        2.1.2 形貌分析第33-34页
        2.1.3 光学性质分析第34页
        2.1.4 表面和界面结构分析第34-35页
    2.2 在线光催化产氢系统及产氢性能评价第35-36页
        2.2.1 产氢在线测试第35页
        2.2.2 表观量子产率A.Q.Y.(%)和太阳能能量转换效率 ηc第35-36页
    2.3 光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6-39页
        2.3.1 表面光电压 (SPS)第36-37页
        2.3.2 光电流密度-时间曲线第37页
        2.3.3 平带电位的测定第37-39页
第三章 基于能带调控的(CuIn)_xZn_(2(1-x))S_2固溶体可见光响应催化剂第39-54页
    3.1 引言第39-40页
    3.2 实验部分第40-42页
        3.2.1 试剂第40-41页
        3.2.2 (CuIn)_x Zn_(2(1-x))S_2固溶体的制备第41页
        3.2.3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第41-4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2-49页
        3.3.1 结构表征第42-44页
        3.3.2 形貌表征第44-45页
        3.3.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第45-47页
        3.3.4 光解水制氢性能测试第47-49页
    3.4 影响(CuIn)_xZn_(2(1-x))S_2固溶体光解水制氢性能的因素第49-52页
        3.4.1 能带位置第49-50页
        3.4.2 表面态第50-51页
        3.4.3 比表面积第51-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双壳层Cu_9S_5空心纳米立方体的控制合成及其光解水制氢的性能第54-72页
    4.1 引言第54-55页
    4.2 实验部分第55-57页
        4.2.1 试剂第55-56页
        4.2.2 双/单壳层空心纳米立方体的制备第56页
        4.2.3 结构表征第56页
        4.2.4 光学性能和光电化学表征第56-57页
        4.2.5 光解水制氢性能测试第5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7-70页
        4.3.1 结构表征第57-58页
        4.3.2 形貌表征第58-59页
        4.3.3 Cu_9S_5双壳层空心立方体结构的形成过程第59-64页
        4.3.4 两种形貌的光解水制氢性能对比第64-66页
        4.3.5 光催化活性与产物微观形貌之间的构效关系第66-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具有类富勒烯结构的新型近红外响应CuFe S_2光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第72-87页
    5.1 引言第72-74页
    5.2 实验部分第74-75页
        5.2.1 试剂第74页
        5.2.2 类富勒烯形貌的CuFeS_2的制备第74页
        5.2.3 结构表征及光解水制氢性能测试第74-7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5-86页
        5.3.1 结构和形貌表征第75-79页
        5.3.2 CuFeS_2类富勒烯结构的形成过程第79-80页
        5.3.3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第80-81页
        5.3.4 光解水制氢测试第81-83页
        5.3.5 与天然黄铜矿粉末的光催化活性对比第83-86页
    5.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基于嵌套式n-n型异质结结构的CdS-ZnWO_4的光解水制氢性能研究第87-111页
    6.1 引言第87-89页
    6.2 实验部分第89-91页
        6.2.1 试剂第89-90页
        6.2.2 CdS-ZnWO_4异质结催化剂的制备第90-91页
        6.2.3 结构表征及光解水制氢性能第91页
        6.2.4 光学性能和光电化学表征第91页
        6.2.5 光解水制氢性能测试第91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91-110页
        6.3.1 结构表征第91-94页
        6.3.2 形貌表征第94-97页
        6.3.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第97-99页
        6.3.4 平带电位的测试第99-100页
        6.3.5 嵌套式n-n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机理第100-103页
        6.3.6 光致发光光谱分析第103-104页
        6.3.7 光电化学性能表征第104-105页
        6.3.8 光解水制氢测试第105-108页
        6.3.9 循环稳定性和表观量子产率第108-110页
    6.4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全文总结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0-141页
致谢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中国视角下的研究
下一篇:氮化硅在集成电路铜互连中的应用研究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