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山矿集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与大比例尺成矿预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矿产预测理论研究现状 | 第9页 |
1.2 崤山矿集区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χ~2检验在地学领域的应用现状 | 第10-11页 |
1.4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5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4页 |
第2章 崤山矿集区区域地质特征 | 第14-21页 |
2.1 崤山矿集区地质演化历史 | 第14-15页 |
2.2 崤山矿集区地层概况 | 第15-16页 |
2.3 岩浆岩 | 第16-17页 |
2.4 大型变形构造及主要断裂 | 第17-18页 |
2.5 崤山矿集区主要矿产 | 第18-19页 |
2.6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第19页 |
2.7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第19-21页 |
第3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 第21-28页 |
3.1 寺家沟—胡沟矿区地质特征 | 第21-23页 |
3.2 申家窑矿床地质特征 | 第23-28页 |
第4章 区域地质要素χ2检验 | 第28-39页 |
4.1 χ~2检验的数学模型 | 第28-31页 |
4.2 太古宇结晶基底与已发现矿床矿点的关系 | 第31-32页 |
4.3 岩浆岩与已发现矿床矿点的关系 | 第32-33页 |
4.4 断裂构造与已发现矿床矿点的关系 | 第33-35页 |
4.5 化探异常对金矿分布的指示能力 | 第35-36页 |
4.6 金银铅锌聚类分析 | 第36-39页 |
第5章 矿床成因分析及成矿模式 | 第39-44页 |
5.1 流体包裹体特征 | 第39-40页 |
5.2 稳定同位素特征 | 第40页 |
5.3 成矿热液种类问题 | 第40-41页 |
5.4 成矿年龄问题 | 第41-42页 |
5.5 区域构造事件及成矿模型 | 第42-43页 |
5.6 成矿预测模型 | 第43-44页 |
第6章 成矿预测与靶区选定 | 第44-58页 |
6.1 证据权重法 | 第44-50页 |
6.2 特征分析法 | 第50-53页 |
6.3 矿化系数法 | 第53-55页 |
6.4 靶区划分 | 第55-58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