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视敏度水平的脑认知事件相关电位初步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6页 |
| 一、本研究课题的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 1 视觉信息的传导与加工 | 第9-12页 |
| 2 视力检查的研究进展和问题的提出 | 第12-15页 |
| 二、本研究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 第15页 |
| 三、本研究的创新性和自我评价 | 第15-16页 |
| 实验对象与方法 | 第16-21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 2 仪器设备 | 第16-17页 |
| 3 ERP的基本实验流程 | 第17页 |
| 4 刺激组成和实验程序 | 第17-18页 |
| 4.1 刺激图片的规范化 | 第17页 |
| 4.2 刺激组成 | 第17-18页 |
| 4.3 实验程序 | 第18页 |
| 4.4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 5 脑电记录 | 第18页 |
| 6 ERP实验注意事项 | 第18-19页 |
| 7 数据分析 | 第19-21页 |
| 7.1 离线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19页 |
| 7.2 波形的识别与测量 | 第19-20页 |
| 7.3 统计分析 | 第20-21页 |
| 结果 | 第21-31页 |
| 1 行为学结果 | 第21页 |
| 2 ERP结果 | 第21-31页 |
| 2.1 不同视敏度水平的ERP成分特征 | 第21-27页 |
| 2.2 不同视敏度水平之间的ERP成分差异特征 | 第27-31页 |
| 讨论 | 第31-36页 |
| 1 实验范式 | 第31页 |
| 2 不同视敏度水平听觉任务行为学结果 | 第31-32页 |
| 3 不同视敏度水平ERP成分特征 | 第32-36页 |
| 3.1 P1、N1 和P2 成分 | 第32页 |
| 3.2 vMMN成分 | 第32-34页 |
| 3.3 P3a成分 | 第34-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 综述 视敏度的电生理学研究进展 | 第42-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附表 | 第49-53页 |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53-5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