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功能高分子膜的合成及其对海水中铀的吸脱附过程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符号说明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7页
    1.1 海水提铀第12-26页
        1.1.1 国内外海水提铀发展的现状第13-14页
        1.1.2 海水提铀的主要方法第14-19页
            1.1.2.1 吸附法第14-16页
            1.1.2.2 化学沉淀法第16页
            1.1.2.3 生物处理法第16-17页
            1.1.2.4 膜处理法第17-18页
            1.1.2.5 浮选法第18页
            1.1.2.6 超导磁分离法第18页
            1.1.2.7 离子交换法第18-19页
        1.1.3 海水提铀的吸附剂第19-22页
            1.1.3.1 有机螯合类吸附材料第19-21页
            1.1.3.2 无机类吸附材料第21-22页
        1.1.4 含偕胺肟基的吸附剂第22-25页
            1.1.4.1 将含氰基化合物直接功能化第22-24页
            1.1.4.2 在基材上接枝法制备氰基化合物后偕胺肟化第24-25页
        1.1.5 海水提铀的吸附装置第25-26页
            1.1.5.1 床式第25页
            1.1.5.2 吸附器式第25页
            1.1.5.3 膜式第25-26页
            1.1.5.4 生物法第26页
        1.1.6 铀的脱附体系第26页
    1.2 铀含量的测定方法第26-29页
        1.2.1 传统分光光度法第26-27页
        1.2.2 荧光光度分析法第27-28页
        1.2.3 催化动力学法第28页
        1.2.4 流动注射光度法第28-29页
        1.2.5 化学发光分析法第29页
    1.3 分子自组装成膜第29-31页
        1.3.1 大分子自组装成膜技术第29-30页
            1.3.1.1 化学吸附技术第29-30页
            1.3.1.2 分子沉积技术第30页
            1.3.1.3 旋涂技术第30页
            1.3.1.4 接枝成膜技术第30页
        1.3.2 膜结构的影响因素第30-31页
            1.3.2.1 基体的影响第30-31页
            1.3.2.2 大分子性质的影响第31页
            1.3.2.3 温度的影响第31页
        1.3.3 大分子自组装膜的应用第31页
    1.4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第31-32页
    1.5 聚氨酯第32-33页
        1.5.1 聚氨酯的合成第32-33页
        1.5.2 聚氨酯的发展前景第33页
    1.6 修饰电极及表征第33-36页
        1.6.1 化学修饰电极的研制方法第34页
            1.6.1.1 研磨法第34页
            1.6.1.2 浸涂法和溶剂蒸发法第34页
            1.6.1.3 自发化学沉积法和化学键合法第34页
        1.6.2 化学修饰电极的表征第34-36页
            1.6.2.1 化学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第35页
            1.6.2.2 化学修饰电极的显微镜表征第35-36页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36-37页
第二章 功能电极的研制第37-55页
    2.1 前言第37页
    2.2 实验部分第37-42页
        2.2.1 实验原料第37-38页
        2.2.2 原料处理第38-39页
        2.2.3 实验仪器第39页
        2.2.4 实验步骤第39-42页
            2.2.4.1 乙酰二茂铁的合成第39页
            2.2.4.2 α-羟乙基二茂铁的合成第39-40页
            2.2.4.3 三元异氰酸酯的合成第40页
            2.2.4.4 对三元异氰酸酯改性第40-41页
            2.2.4.5 PU预聚物的制备第41页
            2.2.4.6 P(AA-co-AN)的合成第41-42页
            2.2.4.7 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功能化第4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2-54页
        2.3.1 KH550的最佳水解时间第43-47页
        2.3.2 KH550的最佳组装时间第47-48页
        2.3.3 PU预聚物的最佳溶剂及组装时间第48-51页
        2.3.4 P(AN-co-AA)的最佳组装时间第51-52页
        2.3.5 薄膜电极的功能化第52-54页
    2.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三章 功能电极的表征第55-66页
    3.1 实验部分第55-56页
        3.1.1 实验仪器第55页
        3.1.2 实验方法第55-56页
            3.1.2.1 合成产物的红外表征第55页
            3.1.2.2 乙酰二茂铁的~1HNMR表征第55页
            3.1.2.3 P(AN-co-AA)的热失重测试第55页
            3.1.2.4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第55-56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56-65页
        3.2.1 对合成羟乙基二茂铁的各步产物表征第56-57页
            3.2.1.1 FT-IR表征第56页
            3.2.1.2 对乙酰二茂铁的~1H NMR表征第56-57页
        3.2.2 对合成的PU预聚物的FT-IR表征第57-58页
        3.2.3 对P(AN-co-AA)的表征第58-59页
            3.2.3.1 对P(AN-co-AA)的FT-IR表征第58-59页
            3.2.3.2 P(AN-co-AA)的TG测试第59页
        3.2.4 对电极表面形貌的SEM表征第59-65页
            3.2.4.1 铬酸溶液比例的确定第59-61页
            3.2.4.2 组装上KH550的电极形貌表征第61-62页
            3.2.4.3 组装上PU预聚物的电极表面形貌第62-63页
            3.2.4.4 组装上P(AN-co-AA)的电极SEM表征第63页
            3.2.4.5 功能化时间的确定第63-65页
    3.3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四章 功能电极对海水中铀的吸脱附研究第66-76页
    4.1 实验部分第66-68页
        4.1.1 实验原料第66页
        4.1.2 原料处理第66-67页
        4.1.3 实验仪器第67页
        4.1.4 实验方法第67-68页
            4.1.4.1 铀的测定方法第67-68页
            4.1.4.2 功能电极对海水中铀的吸附第68页
            4.1.4.3 电化学脱附第68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68-74页
        4.2.1 铀的测定方法第68-71页
            4.2.1.1 最佳pH值的确定第68-69页
            4.2.1.2 荧光增强剂用量的影响第69-70页
            4.2.1.3 铀工作曲线的绘制第70-71页
        4.2.2 功能电极对天然海水中铀的吸附第71-72页
            4.2.2.1 吸附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第71页
            4.2.2.2 吸附铀后的电极表面形貌表征第71-72页
        4.2.3 电化学脱附第72-74页
    4.3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结论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致谢第83-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喀什地区民族耳饰艺术与工艺研究
下一篇:基于SBAS-InSAR鲜水河断裂带及蠕滑型滑坡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