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氏软肝消痞丸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 前言 | 第10-12页 |
| 第一部分 研究内容 | 第12-20页 |
| 1 病例选择来源 | 第12页 |
| 2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2-16页 |
| 2.1 诊断标准 | 第12-15页 |
| 2.2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5页 |
| 2.3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5页 |
| 2.4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 第15-16页 |
| 3 治疗方案 | 第16-17页 |
| 3.1 样本含量估计 | 第16页 |
| 3.2 研究分组 | 第16页 |
| 3.3 治疗方法 | 第16-17页 |
| 3.4 研究周期 | 第17页 |
| 4 观测指标 | 第17页 |
| 4.1 疗效性指标 | 第17页 |
| 4.2 安全性指标 | 第17页 |
| 5 临床评价标准 | 第17-18页 |
| 5.1 疗效性指标评价标准 | 第17-18页 |
| 5.2 安全性指标评价标准 | 第18页 |
| 6 数据管理 | 第18页 |
| 7 伦理学要求 | 第18-19页 |
| 8 统计学方法 | 第19页 |
| 9 技术路线图 | 第19-20页 |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第20-28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20-23页 |
| 1.1 病例情况 | 第20页 |
| 1.2 一般资料均衡性比较 | 第20-21页 |
| 1.3 临床基线资料均衡性比较 | 第21-23页 |
| 2 治疗结果 | 第23-26页 |
| 2.1 无进展生存期及半年生存率 | 第23-24页 |
| 2.2 甲胎蛋白变化情况 | 第24页 |
| 2.3 肝功能损伤改善情况 | 第24-25页 |
| 2.4 生存质量变化情况 | 第25-26页 |
| 3 安全性评价 | 第26-28页 |
| 3.1 血常规 | 第26页 |
| 3.2 肾功能 | 第26-27页 |
| 3.3 尿常规、粪常规 | 第27页 |
| 3.4 不良事件 | 第27-28页 |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28-36页 |
| 1 裴氏软肝消痞丸的立法依据 | 第28-30页 |
| 2 裴氏软肝消痞丸的组方特点及药理研究 | 第30-33页 |
| 2.1 药物组成 | 第30页 |
| 2.2 组方功效及药理研究 | 第30-33页 |
| 3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第33-36页 |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第33页 |
| 3.2 临床疗效分析 | 第33-35页 |
| 3.3 安全性分析 | 第35-36页 |
| 第四部分 结语 | 第36-37页 |
| 1 结论 | 第36页 |
| 2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第36-37页 |
| 2.1 存在的不足 | 第36页 |
| 2.2 展望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 附录 | 第40-55页 |
| 附录 1 | 第40-41页 |
| 附录 2 | 第41-42页 |
| 附录 3 | 第42-43页 |
| 附录 4 | 第43-55页 |
| 文献综述 | 第55-71页 |
| 文献综述一:原发性肝癌的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 第55-60页 |
| 文献综述二:原发性肝癌的中医临床研究概述 | 第60-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