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行车组织论文

成网条件下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开行方案编制关键问题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绪论第16-23页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6-19页
    1.2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1.3 主要创新点第21页
    1.4 研究技术路线第21-23页
2 国内外现状分析第23-62页
    2.1 夕发朝至列车开行情况概述第23-31页
        2.1.1 国外夕发朝至列车开行情况第23-28页
        2.1.2 我国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开行情况第28-31页
    2.2 高速铁路天窗设置现状分析第31-36页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6-61页
        2.3.1 旅客列车开行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分析第36-44页
        2.3.2 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旅客感知度研究现状第44-46页
        2.3.3 夕发朝至列车开行合理距离、速度、时间域的研究现状及分析第46-53页
        2.3.4 国内外天窗设置研究现状第53-61页
    2.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3 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客流特性分析第62-92页
    3.1 高铁夕发朝至列车客流基本规律第62-65页
    3.2 高铁夕发朝至列车客流特性调查第65-76页
        3.2.1 高铁夕发朝至列车旅客调查设计及分析方法概述第65-66页
        3.2.2 高铁夕发朝至列车旅客调查结果分析第66-75页
        3.2.3 调查主要结论与管理启示第75-76页
    3.3 高铁夕发朝至列车产品竞争力分析第76-85页
        3.3.1 各种运输产品的技术经济特征比较第77页
        3.3.2 高铁夕发朝至列车与日间高铁的竞争力分析第77-81页
        3.3.3 高铁夕发朝至列车与普速列车的竞争力分析第81-83页
        3.3.4 高铁夕发朝至列车与航空的竞争力分析第83-84页
        3.3.5 高铁夕发朝至列车的属性及市场定位第84-85页
    3.4 高铁夕发朝至列车客流需求量预测分析第85-90页
        3.4.1 客流预测基本思路及步骤第85-88页
        3.4.2 客流预测结果分析第88-90页
    3.5 本章小结第90-92页
4 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开行模式研究第92-128页
    4.1 我国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天窗设置情况第92-97页
        4.1.1 我国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天窗设置的特点第92-95页
        4.1.2 对高铁夕发朝至列车行车组织的影响第95-97页
    4.2 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的现有开行模式分析第97-112页
        4.2.1 现有开行模式的类型第97-104页
        4.2.2 各种开行模式对比分析第104-111页
        4.2.3 现有开行模式的适应性分析第111-112页
    4.3 周期化等线模式及特点分析第112-127页
        4.3.1 周期化等线开行模式的概念第112-114页
        4.3.2 天窗开设的时间要求第114-116页
        4.3.3 等线车站及时间分析第116-125页
        4.3.4 等线模式下的能力分析第125-127页
    4.5 本章小结第127-128页
5 高铁夕发朝至列车合理开行距离第128-147页
    5.1 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旅行速度分析第128-133页
        5.1.1 列车旅速系数分析第128-131页
        5.1.2 天窗内等线对列车旅行速度的影响第131-133页
    5.2 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合理开行时间域第133-137页
        5.2.1 始发终到合理时间域的确定第133-135页
        5.2.2 跨线高铁夕发朝至列车合理时间域第135-137页
    5.3 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合理开行距离第137-141页
        5.3.1 影响列车合理开行距离的因素第137-138页
        5.3.2 考虑夜间休息的全程运行时间第138-139页
        5.3.3 高铁夕发朝至列车合理开行距离的确定第139-141页
    5.4 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竞争性选择模型第141-145页
        5.4.1 竞争性客运产品的经济特征描述第141-143页
        5.4.2 产品选择模型构建及求解第143-145页
    5.5 本章小结第145-147页
6 成网条件下夕发朝至列车开行方案与天窗的协调优化第147-184页
    6.1 问题概述第147-151页
        6.1.1 高速铁路成网条件下的特点第147-148页
        6.1.2 列车开行方案与天窗的协调优化涉及的因素第148-149页
        6.1.3 天窗周期的形成第149-151页
        6.1.4 列车开行方案与天窗的协调优化思路第151页
    6.2 基于区段的协调优化第151-158页
        6.2.1 模型构建第151-156页
        6.2.2 模型分析与算法设计第156-158页
    6.3 基于枢纽的协调优化第158-165页
    6.4 实例计算与分析第165-182页
        6.4.1 基于区段的协调优化实例第165-173页
        6.4.2 基于枢纽的协调优化算例第173-182页
    6.5 本章小结第182-184页
7 研究结论及展望第184-188页
    7.1 研究结论第184-186页
    7.2 下一步研究展望第186-188页
参考文献第188-197页
附录第197-299页
    附录1:我国目前夜行列车开行情况第197-198页
    附录2:各OD间高铁夕发朝至列车日均客流量预测结果第198-201页
    附录3:各OD间日均预计开行高铁夕发朝至列车数第201-204页
    附录4:京广高铁列车运行图第204-205页
    附录5:列车速度系数计算表第205-208页
    附录6:合理到发时间范围计算表第208-209页
    附录7:技术条件筛选结果表第209-210页
    附录8:区段上下行列车开行时刻表第210-224页
    附录9:基于区段算例的协调优化结果第224-231页
    附录10:枢纽线路模拟上下行列车开行时刻表第231-246页
        附录10-1:夕发朝至列车等天窗4小时到发时刻第231-236页
        附录10-2:夕发朝至列车等天窗3小时到发时刻第236-241页
        附录10-3:夕发朝至列车等天窗2小时到发时刻第241-246页
    附录11:枢纽线路模拟算例优化结果第246-267页
        附录11-1:夕发朝至列车等天窗2小时运行图第246-253页
        附录11-2:夕发朝至列车等天窗3小时运行图第253-260页
        附录11-3:夕发朝至列车等天窗4小时运行图第260-267页
    附录12:武汉枢纽上下行列车开行时刻表第267-281页
        附录12-1:夕发朝至列车等天窗4小时到发时刻第267-274页
        附录12-2:夕发朝至列车等天窗3小时到发时刻第274-281页
    附录13:武汉枢纽实例协调优化结果第281-295页
        附录13-1:夕发朝至列车等天窗4小时运行图第281-288页
        附录13-2:夕发朝至列车等天窗3小时运行图第288-295页
    附录14:求解基于区段或枢纽协调优化模型的LINGO源程序第295-299页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第299-30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02页

论文共3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豫西吉家洼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下一篇:乌昌地区大中型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