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操作水平体系的建设与实现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国际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行业背景 | 第12页 |
1.3 建设银行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4 主要研究工作 | 第13-14页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第2章 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5-28页 |
2.1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2.3 研究内容 | 第16-20页 |
2.3.1 操作水平管理定位 | 第16-18页 |
2.3.2 操作水平设计原则 | 第18-19页 |
2.3.3 操作水平设计内容 | 第19-20页 |
2.4 参考模型 | 第20-26页 |
2.4.1 Cobit指导操作水平管理框架设计 | 第21-23页 |
2.4.2 ITIL指导操作水平管理流程选择 | 第23-26页 |
2.5 名词解释 | 第26-28页 |
第3章 操作水平指标体系设计方法 | 第28-37页 |
3.1 操作水平管理体系设计面临问题 | 第28页 |
3.2 操作水平指标体系设计方法 | 第28-32页 |
3.3 操作水平指标体系设计指标 | 第32-37页 |
第4章 操作水平评估体系设计方法 | 第37-42页 |
4.1 操作水平评估体系设计方法 | 第37-40页 |
4.2 操作水平评估体系设计内容 | 第40-42页 |
第5章 操作水平报告体系设计方法 | 第42-47页 |
5.1 操作水平报告体系设计方法 | 第42-44页 |
5.2 操作水平报告体系设计内容 | 第44-47页 |
第6章 操作水平管理体系系统实现 | 第47-67页 |
6.1 操作水平管理体系在建设银行的实践 | 第47-48页 |
6.1.1 操作水平管理体系组织支撑 | 第47-48页 |
6.1.2 操作水平协议签署 | 第48页 |
6.2 操作水平管理体系平台系统化实现 | 第48-61页 |
6.2.1 操作水平后评估流程 | 第48-49页 |
6.2.2 操作水平后评估系统架构 | 第49-53页 |
6.2.3 操作水平后评估系统界面 | 第53-61页 |
6.3 操作水平管理体系的创新 | 第61-64页 |
6.3.1 国际最佳实践与国内运营管理的有效融合 | 第61-62页 |
6.3.2 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变革 | 第62页 |
6.3.3 成熟管理模型框架下的一体化管理体系 | 第62-63页 |
6.3.4 可适应性的动态管理体系 | 第63-64页 |
6.4 操作水平管理体系实施收益 | 第64-67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件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