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四、共同富裕研究现状述评 | 第12-13页 |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六、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一章 解析共同富裕思想 | 第14-23页 |
第一节 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界定 | 第14-17页 |
一、共同富裕思想的内涵 | 第14-16页 |
二、共同富裕的主要特征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实现共同富裕的条件 | 第17-19页 |
一、发达的生产力提供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 第17-18页 |
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制度保障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富裕标准 | 第19-22页 |
一、经济发展指标 | 第20页 |
二、社会发展指标 | 第20页 |
三、文化教育指标 | 第20-21页 |
四、社会保障指标 | 第21页 |
五、核心指标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现共同富裕是政府之责 | 第23-27页 |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政治权力为民所赋要求坚持共同富裕目标 | 第23-24页 |
一、我国社会主义政权是历史的、人民的选择 | 第23-24页 |
二、社会主义政权的当代重任是践行共同富裕目标 | 第24页 |
第二节 政府从宏观和微观着手助推实现共同富裕 | 第24-26页 |
一、政府恰当实施宏观调控 | 第24-25页 |
二、有效落实微观政策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共同富裕的实践程度 | 第27-40页 |
第一节 我国政府实施共同富裕的政策 | 第27-29页 |
一、建国初期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 | 第27-28页 |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主要政策思想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共同富裕政策取得的成就 | 第29-32页 |
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 | 第29-30页 |
二、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改善 | 第30-31页 |
三、居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 | 第31页 |
四、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推进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当前我国存在贫富差距 | 第32-35页 |
一、区域之间贫富差距扩大 | 第32-33页 |
二、城乡贫富差距较大 | 第33-34页 |
三、行业收入差距扩大 | 第34-35页 |
第四节 我国贫富差距的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一、市场经济自发运行产生贫富分化 | 第35-36页 |
二、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富作用不足 | 第36页 |
三、不平衡发展战略使然 | 第36-37页 |
四、权力寻租,滋长贫富分化 | 第37页 |
五、地理性因素,固化贫富分化 | 第37-38页 |
六、城乡长期二元结构使得农村发展滞后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政府举措 | 第40-55页 |
第一节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第40-43页 |
一、塑造平等市场主体 | 第40-41页 |
二、培育完善的市场体系 | 第41-42页 |
三、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实施平衡发展战略 | 第43-47页 |
一、区域平衡发展战略 | 第43-46页 |
二、城乡平衡发展战略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 | 第47-52页 |
一、夯实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 第47-49页 |
二、深化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改革 | 第49-52页 |
三、规制权力运行边界 | 第52页 |
第四节 健全精准扶贫制度 | 第52-54页 |
一、确认扶贫责任主体 | 第53页 |
二、动态管理扶贫对象 | 第53页 |
三、细化扶贫工作任务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注释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