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语表 | 第7-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 脑梗死后步态异常概述 | 第10-12页 |
1.1 脑梗死的流行病学 | 第10页 |
1.2 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 | 第10页 |
1.3 脑梗死后患者步态异常模式的神经病学机制 | 第10-11页 |
1.4 脑梗死后异常步态的运动学机制 | 第11-12页 |
2 脑梗死后步态异常的评定方法 | 第12-13页 |
2.1 定性分析 | 第12页 |
2.2 定量分析 | 第12-13页 |
3 步态异常的康复治疗 | 第13-16页 |
3.1 步行训练 | 第13-14页 |
3.2 康复机器人(Rehabilitation Robot) | 第14-15页 |
3.3 虚拟现实技术(VR) | 第15-16页 |
4 悬吊运动疗法 | 第16-20页 |
4.1 悬吊运动疗法的应用原理 | 第16-17页 |
4.2 悬吊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各阶段的应用 | 第17-20页 |
临床研究 | 第20-27页 |
1. 研究资料 | 第20-21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20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20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20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20-21页 |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 第2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2.1 样本量及分组方法 | 第21-22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22-23页 |
2.3 注意事项 | 第23页 |
2.4 疗效观察及评定方法 | 第23-24页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24页 |
3. 结果 | 第24-27页 |
3.1 一般资料对比 | 第24-25页 |
3.2 治疗前后BBS评分比较 | 第25页 |
3.3 治疗前后Pro-kin外周面积数据比较 | 第25-26页 |
3.4 治疗前后FMA-L评分比较 | 第26页 |
3.5 治疗前后WGS评分比较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32页 |
1. 立题依据 | 第27页 |
2. 悬吊运动疗法对步态异常的疗效分析 | 第27-31页 |
2.1 悬吊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 | 第28-29页 |
2.2 悬吊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 第29-30页 |
2.3 悬吊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步态的改善作用 | 第30-31页 |
3. 问题与展望 | 第31-32页 |
3.1 干扰因素太多 | 第31页 |
3.2 量表评定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3页 |
附录 | 第43-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