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家庭、婚姻道德教育论文

当代中国乡村孝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2-22页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2-14页
        (一) 问题提出第12页
        (二) 选题意义第12-14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三) 研究现状评析第18页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8-22页
        (一) 研究思路第18-19页
        (二)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19-20页
        (三) 研究方法第20-22页
第一章 当代中国乡村孝文化的理论阐释第22-52页
    一、孝文化核心概念的厘定第22-37页
        (一) 孝概念释义第22-26页
        (二) 孝文化的内涵第26-34页
        (三) 孝道的要义第34-37页
    二、当代乡村孝文化的理论内涵第37-46页
        (一) 当代乡村孝文化及其特质第37-39页
        (二) 当代乡村孝文化的内在结构第39-41页
        (三) 当代乡村孝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第41-46页
    三、当代乡村孝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第46-52页
        (一)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46-47页
        (二) 有助于破解乡村“老有所养”难题第47-48页
        (三) 有利于乡村和谐社会秩序的构建第48-50页
        (四) 有助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第50-52页
第二章 乡村孝文化的源流考辨第52-67页
    一、孝文化的起源第52-55页
        (一) 孝文化起源的前提第52-53页
        (二) 孝文化起源的条件第53-55页
    二、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变迁第55-63页
        (一)“孝”观念的初步形成第55-56页
        (二)“孝道”体系的确立第56-57页
        (三)“孝文化”理论的拓展第57-59页
        (四) 孝道走向愚昧化第59-63页
    三、传统孝文化的历史价值第63-65页
        (一) 社会稳定的精神力量第64页
        (二) 优秀人格特质的文化底蕴第64-65页
    四、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反思第65-67页
        (一) 代际关系人格失衡第65-66页
        (二) 血缘亲情优于法律第66-67页
第三章 当代乡村孝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成因第67-95页
    一、当代乡村孝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第67-91页
        (一) 不孝与“倒孝”现象时有发生第67-73页
        (二) 子代权利意识兴起与父代权利衰落第73-79页
        (三) 乡村家庭化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第79-83页
        (四)“银发浪潮”下的“异地行孝”难第83-87页
        (五) 村庄“空心化”背景下的孝文化建设困境第87-91页
    二、当代乡村孝文化建设面临问题的成因第91-95页
        (一) 社会转型变迁: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第91-93页
        (二) 城镇化进程: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的转变第93-94页
        (三) 价值多元化: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变第94-95页
第四章 当代乡村孝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第95-113页
    一、传统乡村孝文化的解构第95-100页
        (一) 传统乡村孝文化模糊认识的纠正第95-96页
        (二) 传统乡村孝文化精华与糟粕的辨析第96-99页
        (三) 传统乡村孝文化的批判继承第99-100页
    二、当代乡村孝文化的建构与创新第100-106页
        (一)“行进中的乡村”需要孝文化第100-101页
        (二) 传统乡村孝文化的现代转化第101-103页
        (三) 当代乡村孝德行为规范的建构第103-104页
        (四) 当代乡村孝道方式的传承与创新第104-106页
    三、当代乡村孝文化建设的主体实践第106-111页
        (一) 当代乡村孝文化内部传承的主体性实践第106-107页
        (二) 当代乡村孝文化建设的主体乏力第107-109页
        (三) 当代乡村孝文化建设的主体培育第109-111页
    四、当代乡村孝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第111-113页
        (一)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第111页
        (二) 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第111-112页
        (三)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112-113页
第五章 当代乡村孝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第113-124页
    一、引导孝道自觉,培育良好孝道家风第113-115页
        (一) 正家风首在行孝道第113-114页
        (二) 孝道重在敬亲悦亲第114页
        (三) 家长的孝道引领示范第114-115页
        (四) 融“孝”入家风家规第115页
    二、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浓厚孝文化氛围第115-118页
        (一) 整合孝道资源,合力“孝化乡村”第116页
        (二) 运用榜样力量,发挥典型示范效应第116-117页
        (三) 形成扬善抑恶机制,惩戒乡村不孝行为第117-118页
    三、弘扬孝道美德,实现“文化养老”第118-120页
        (一)“文化养老”,老龄化社会现实之需第118-119页
        (二) 传承孝道文化,践行“文化养老”第119-120页
    四、完善制度保障,规导孝文化建设第120-124页
        (一) 善用法治思维,加强孝文化保护第120-121页
        (二) 完善孝道法制,抑制不孝行为第121页
        (三)“孝道立法”,德法并举兼治第121-122页
        (四) 引“孝”入乡约,加强乡村文明建设第122-124页
结论第124-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9页
后记第139-14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14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获奖清单第14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课题项目清单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务微博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下一篇: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HDFS小文件问题优化及相关I/O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