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口述栏目研究(2006-2013)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9-16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三、研究价值 | 第13-14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传播主体:《三联生活周刊》及“.述”栏目 | 第16-23页 | 
| 第一节 《三联生活周刊》的创办及影响 | 第16-18页 | 
| 一、刊物概况 | 第16-18页 | 
| 二、发行和广告 | 第18页 | 
| 第二节 “口述”栏目创立与发展 | 第18-22页 | 
| 一、栏目概况 | 第18-20页 | 
| 二、信源与主笔 | 第20-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传播对象:关心历史的细分受众 | 第23-28页 | 
| 第一节 受众特点 | 第23-25页 | 
| 一、个人生活方式 | 第23-24页 | 
| 二、文化资本与偏好 | 第24-25页 | 
| 第二节 受众心理 | 第25-27页 | 
| 一、受众需要 | 第25-26页 | 
| 二、受众动机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传播内容: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 | 第28-44页 | 
| 第一节 历史人物:各领域热点人物的名人效应 | 第28-36页 | 
| 一、政治军事类人物:具有重大历史影响 | 第30-33页 | 
| 二、文化创意类人物:文化界占有重要地位 | 第33-35页 | 
| 三、其他领域类人物:亲历大事或行业精英 | 第35-36页 | 
| 第二节 另一种视角:热点人物的“冷”经历 | 第36-42页 | 
| 一、再现人物生存小环境 | 第37-39页 | 
| 二、揭示人物生平节点 | 第39-40页 | 
| 三、深入人物内心世界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传播方式:热人物的冷处理 | 第44-56页 | 
| 第一节 编辑策略 | 第44-48页 | 
| 一、图片选取 | 第44-47页 | 
| 二、语料选择 | 第47-48页 | 
| 第二节 传播技巧 | 第48-52页 | 
| 一、第一人称:真实体验 | 第48-49页 | 
| 二、细节叙述:一叶知秋 | 第49-50页 | 
| 三、故事写法:厚重好读 | 第50-52页 | 
| 第三节 传播视角:切中一点不计其余 | 第52-55页 | 
| 一、正面人物:反面经历的一面 | 第52-53页 | 
| 二、反面人物:真实生活的一面 | 第53页 | 
| 三、边缘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传播观点:具时代特色的周刊价值观 | 第56-65页 | 
| 第一节 由浅阅读到深阅读的传播方向 | 第56-59页 | 
| 一、“.述”栏目趋势分析 | 第56-58页 | 
| 二、深阅读的传播方向 | 第58-59页 | 
| 第二节 从个人史重构历史的真实侧面 | 第59-62页 | 
| 一、将关注点转移到人身上 | 第59-60页 | 
| 二、个人回忆反映大时代特征 | 第60-62页 | 
| 第三节 传承具有人格魅力的精神财富 | 第62-64页 | 
| 一、经历苦难,坚忍不拔 | 第62页 | 
| 二、历经沧桑,宠辱不惊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结语 | 第65-66页 | 
| 附录 | 第66-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