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36页 |
1. 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及其检测和排除方法 | 第15-23页 |
·生物毒素 | 第15-18页 |
·重金属 | 第18-20页 |
·微生物 | 第20-23页 |
2. 细菌与贝类的相互作用 | 第23-26页 |
·细菌在贝类体内的累积与净化 | 第23-24页 |
·细菌的累积对扇贝摄食消化生理的影响 | 第24-25页 |
·细菌与贝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 第25-26页 |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4. 主要创新点 | 第27页 |
5. 实验设计路线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6页 |
第二章 獐子岛养殖区虾夷扇贝质量与环境的关系及其评价 | 第36-71页 |
1. 前言 | 第36-3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3页 |
·调查区域和站位布设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3-61页 |
·獐子岛养殖区主要环境因子的季节变化 | 第43-44页 |
·獐子岛贝类养殖水域水体中主要污染物含量变化 | 第44-47页 |
·沉积物中主要污染物含量变化 | 第47-49页 |
·扇贝体内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变化 | 第49-56页 |
·贝类体内污染物与海水各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 | 第56-59页 |
·獐子岛养殖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 第59页 |
·獐子岛海域养殖环境潜在的生态风险评价 | 第59-61页 |
4. 讨论 | 第61-65页 |
·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及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61-62页 |
·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监测方法 | 第62页 |
·贝毒和赤潮的消长及其影响因子 | 第62-63页 |
·贝类体内细菌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海洋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63-65页 |
5. 小结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第三章 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在虾夷扇贝体内的累积与净化研究 | 第71-83页 |
1. 前言 | 第71-7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73-75页 |
·实验材料 | 第73页 |
·实验方法 | 第73-7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75-79页 |
·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在扇贝体内的累积 | 第75-77页 |
·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在扇贝各组织中的分布 | 第77页 |
·投喂螺旋藻和盐藻对细菌净化的影响 | 第77-79页 |
4. 讨论 | 第79-80页 |
5. 小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第四章 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感染对虾夷扇贝消化酶(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第83-90页 |
1. 前言 | 第83-8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85-86页 |
·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在扇贝体内的累积 | 第85页 |
·扇贝中肠腺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的测定 | 第85页 |
·数据处理 | 第85-8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86-87页 |
4. 讨论 | 第87页 |
5. 小结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第五章 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感染对虾夷扇贝免疫相关酶(SOD 和ACP 酶)活性的影响 | 第90-105页 |
1. 前言 | 第90-9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92-94页 |
·实验材料 | 第92页 |
·实验方法 | 第92-94页 |
·数据处理 | 第94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94-98页 |
·二次感染细菌对 1 龄扇贝 SOD 和 ACP 酶活性的影响 | 第94-96页 |
·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活菌、全菌体抗原和细菌基因组 DNA 对 1 龄扇贝 SOD 酶活性的影响 | 第96-97页 |
·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的累积对 3 龄扇贝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 第97-98页 |
4.讨论 | 第98-101页 |
5. 小结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05-109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109页 |
会议报告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