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1.1 套损严重 | 第8页 |
1.1.2 螺纹牙损坏机理 | 第8-9页 |
1.1.3 水泥环对套管的影响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对水泥环缺陷形态研究 | 第10页 |
1.2.2 针对水泥环缺陷以及其对套管承载能力影响研究 | 第10-11页 |
1.2.3 针对套管螺纹牙应力研究 | 第11-13页 |
1.3 主要研究任务及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1.3.1 研究任务 | 第13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3 本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地层-水泥环耦合作用下套管螺纹牙应力计算 | 第16-31页 |
2.1 水泥环完好时简化平面模型解 | 第16-20页 |
2.2 水泥环完好时三维空间模型解 | 第20-29页 |
2.2.1 初始计算值与变形协调因子 | 第20页 |
2.2.2 曲线拟合与拟合优度 | 第20-21页 |
2.2.3 内、外压力单独作用下套管螺纹牙应力分布 | 第21-25页 |
2.2.4 轴向拉力单独作用下套管螺纹牙应力分布 | 第25-26页 |
2.2.5 复合载荷作用下的套管螺纹牙应力分布 | 第26-27页 |
2.2.6 对称载荷作用下套管螺纹牙应力分布计算公式 | 第27-29页 |
2.3 水泥环含缺陷时套管螺纹牙的应力计算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水泥环缺陷模型分析 | 第31-40页 |
3.1 水泥环几何缺陷 | 第31-38页 |
3.1.1 扇形缺陷 | 第31-32页 |
3.1.2 气侵通道缺陷 | 第32-35页 |
3.1.3 微环隙缺陷 | 第35-36页 |
3.1.4 半月形缺陷 | 第36-38页 |
3.2 材料属性缺陷 | 第38-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水泥环缺陷对套管螺纹牙承载能力影响分析 | 第40-68页 |
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0页 |
4.1.1 基本假设 | 第40页 |
4.1.2 基本原则 | 第40页 |
4.1.3 地层、水泥环、套管等各项参数 | 第40页 |
4.2 水泥环扇形缺陷对套管螺纹牙承载能力影响分析 | 第40-50页 |
4.2.1 环向开度对套管螺纹牙承载能力影响 | 第41-44页 |
4.2.2 径向厚度对套管螺纹牙承载能力影响 | 第44-45页 |
4.2.3 轴向长度对套管螺纹牙承载能力影响 | 第45-46页 |
4.2.4 轴向相对位置对套管螺纹牙承载能力影响 | 第46-48页 |
4.2.5 套管偏心时扇形缺陷对套管螺纹牙承载能力影响 | 第48-50页 |
4.3 水泥环气侵通道缺陷对套管螺纹牙承载能力影响分析 | 第50-57页 |
4.3.1 气侵通道横截面积比对套管螺纹牙承载能力影响 | 第50-51页 |
4.3.2 两条气侵通道相对位置对套管螺纹牙承载能力影响 | 第51-53页 |
4.3.3 气侵通道数量对套管螺纹牙承载能力影响 | 第53-55页 |
4.3.4 套管偏心时气侵通道相对位置对套管螺纹牙承载能力影响 | 第55-57页 |
4.4 水泥环微环隙缺陷对套管螺纹牙承载能力影响分析 | 第57-59页 |
4.4.1 微环隙径向厚度对套管螺纹牙承载能力影响 | 第57-58页 |
4.4.2 微环隙环向开度对套管螺纹牙承载能力影响 | 第58-59页 |
4.5 半月形缺陷对套管螺纹牙承载能力影响分析 | 第59-64页 |
4.5.1 半月形缺陷的横截面积比对套管螺纹牙承载能力影响 | 第59-60页 |
4.5.2 两条半月形缺陷相对位置对套管螺纹牙承载能力影响 | 第60-61页 |
4.5.3 半月形缺陷数量对套管螺纹牙承载能力影响 | 第61-62页 |
4.5.4 套管偏心时半月形缺陷相对位置对套管螺纹牙承载能力影响 | 第62-64页 |
4.6 水泥环材料属性缺陷对套管螺纹牙承载能力影响分析 | 第64-66页 |
4.6.1 套管同心 | 第64-65页 |
4.6.2 套管偏心 | 第65-6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载荷与水泥环缺陷共同作用对套管螺纹牙的承载能力影响分析 | 第68-82页 |
5.1 地应力与水泥环缺陷共同作用 | 第68-71页 |
5.2 弯矩与水泥环缺陷共同作用 | 第71-74页 |
5.3 轴向载荷与水泥环缺陷共同作用 | 第74-80页 |
5.3.1 相同缺陷与不同载荷 | 第74-76页 |
5.3.2 相同载荷与不同缺陷 | 第76-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5页 |
6.1 结论 | 第82-83页 |
6.2 展望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附录 | 第90-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