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历史地质学、地层学论文--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论文--古生代(界)论文

宝鸡—天水地区北秦岭早古生代变质作用与岩浆活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选题依据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12-13页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3-14页
    1.5 完成工作量第14-15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5-20页
    2.1 区域地质概况第15-16页
    2.2 宽坪群第16页
    2.3 二郎坪群第16-17页
    2.4 秦岭群第17-18页
    2.5 松树沟蛇绿岩第18-19页
    2.6 丹凤群第19-20页
第三章 实验分析方法第20-23页
    3.1 电子探针第20页
    3.2 CL图像第20-21页
    3.3 锆石U-Pb年龄第21页
    3.4 锆石O同位素第21-22页
    3.5 锆石Lu-Hf同位素第22-23页
第四章 北秦岭西部发现榴闪岩意义及变质作用过程的讨论第23-38页
    4.1 榴闪岩岩石学特征第23页
    4.2 实验分析结果第23-33页
        4.2.1 矿物化学第23-27页
        4.2.2 U-Pb年代学第27-31页
        4.2.3 O同位素地球化学第31-32页
        4.2.4 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第32-33页
    4.3 榴闪岩的发现及变质作用过程第33-38页
        4.3.1 榴闪岩:退变质作用产物第33-34页
        4.3.2 榴闪岩的原岩形成时代和原岩特征第34-35页
        4.3.3 榴辉岩:进变质作用时代第35-37页
        4.3.4 北秦岭东西部俯冲-碰撞时限的差异第37-38页
第五章 北秦岭西部早古生代岩浆活动与造山带演化第38-65页
    5.1 岩石学特征第38-40页
    5.2 实验分析结果第40-60页
        5.2.1 锆石CL特征及U-Pb年代学第40-46页
        5.2.2 O同位素地球化学第46-55页
        5.2.3 锆石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第55-60页
    5.3 北秦岭西部早古生代岩浆活动和造山带演化第60-65页
        5.3.1 北秦岭西部岩浆活动时代第60-61页
        5.3.2 北秦岭西部早古生代岩浆岩成因第61-63页
        5.3.3 北秦岭西部早古生代岩浆作用与造山带演化第63-65页
第六章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8页
致谢第78-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区块西2段储层微观用地质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下一篇:高效脱硫菌降解条件的优化及固定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