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脉冲电晕法进行甲烷氯化反应的机理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符号说明第13-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17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1.2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7-35页
    2.1 甲烷的概述第17-18页
        2.1.1 甲烷的用途及来源第17页
        2.1.2 甲烷的热力学性质第17-18页
    2.2 甲烷常规转化方法第18-23页
        2.2.1 甲烷的直接转化第19-20页
        2.2.2 甲烷的间接转化第20-22页
        2.2.3 甲烷常规转化方法的困境第22-23页
    2.3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第23-26页
        2.3.1 等离子体概述第23-24页
        2.3.2 低温等离子体的特点及应用第24-26页
        2.3.3 低温等离子体化学反应机理第26页
    2.4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于甲烷转化第26-34页
        2.4.1 电晕放电等离子体转化甲烷第27-29页
        2.4.2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转化甲烷第29-30页
        2.4.3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转化甲烷第30-32页
        2.4.4 微波放电等离子体转化甲烷第32-33页
        2.4.5 其他放电形式等离子体转化甲烷第33-34页
    2.5 实验中各物质的化学键能数据第34-35页
第三章 实验部分第35-47页
    3.1 实验流程及实验步骤第35-36页
        3.1.1 实验流程图第35-36页
        3.1.2 实验步骤第36页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36-40页
        3.2.1 实验试剂及其它第36-37页
        3.2.2 实验设备第37-40页
    3.3 分析方法第40-46页
        3.3.1 气相色谱分析第40-44页
        3.3.2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44-46页
    3.4 数据处理第46-47页
第四章 脉冲电晕作用下甲烷氯化的实验研究第47-70页
    4.1 峰值电压对甲烷氯化反应的影响第47-50页
        4.1.1 峰值电压对甲烷和四氯乙烯的转化率的影响第48-49页
        4.1.2 峰值电压对氯甲烷产量及选择性的影响第49-50页
    4.2 脉冲频率对甲烷氯化反应的影响第50-53页
        4.2.1 脉冲频率对甲烷和四氯乙烯的转化率的影响第51-52页
        4.2.2 脉冲频率对氯甲烷产量及选择性的影响第52-53页
    4.3 载气氩气、氮气对甲烷氯化反应的影响第53-56页
        4.3.1 载气氩气、氮气对甲烷和四氯乙烯的转化率的影响第53-55页
        4.3.2 载气氩气、氮气对氯甲烷产量及选择性的影响第55-56页
    4.4 化学计量比对甲烷氯化反应的影响第56-58页
        4.4.1 化学计量比对甲烷和四氯乙烯的转化率的影响第56-57页
        4.4.2 化学计量比对氯甲烷产量及选择性的影响第57-58页
    4.5 停留时间对甲烷氯化反应的影响第58-61页
        4.5.1 停留时间对甲烷和四氯乙烯的转化率的影响第59页
        4.5.2 停留时间对氯甲烷产量及选择性的影响第59-61页
    4.6 甲烷浓度对甲烷氯化反应的影响第61-63页
        4.6.1 甲烷浓度对甲烷和四氯乙烯的转化率的影响第61-62页
        4.6.2 甲烷浓度对氯甲烷产量及选择性的影响第62-63页
    4.7 反应器形式对甲烷氯化反应的影响第63-66页
        4.7.1 反应器形式对甲烷和四氯乙烯的转化率的影响第63-65页
        4.7.2 反应器形式对氯甲烷产量及选择性的影响第65-66页
    4.8 TiO_2催化剂对甲烷氯化反应的影响第66-69页
        4.8.1 催化剂TiO_2对甲烷和四氯乙烯的转化率的影响第67-68页
        4.8.2 催化剂TiO_2对氯甲烷产量的影响第68-69页
    4.9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脉冲电晕法甲烷与四氯乙烯生成氯甲烷机理探讨第70-76页
    5.1 脉冲电晕法进行氢气和四氯乙烯反应产生氯甲烷机理分析第70-71页
    5.2 脉冲电晕法进行甲烷和四氯乙烯反应产生氯甲烷机理分析第71-74页
    5.3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第76-79页
    6.1 实验结论第76-77页
    6.2 建议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作者简介第84-85页
    1 作者简历第84页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85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动态特性的箱型梁拓扑优化设计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淄傅市养老保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