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地区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生理特性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7页 |
1.1 苜蓿概况 | 第11页 |
1.2 苜蓿产业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2.1 苜蓿发展史 | 第11-12页 |
1.2.2 苜蓿产业发展前景 | 第12页 |
1.2.3 苜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3 苜蓿生产性能的分析和研究 | 第13-15页 |
1.3.1 苜蓿的产量特性 | 第13-14页 |
1.3.2 苜蓿的品质特性 | 第14-15页 |
1.4 苜蓿生理特性研究 | 第15-16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2.1 试验地概况 | 第17页 |
2.2 供试品种 | 第17-18页 |
2.3 试验设计 | 第18页 |
2.3.1 试验一紫花苜蓿品种品比试验 | 第18页 |
2.3.2 试验二刈割时期试验 | 第18页 |
2.3.3 试验三紫花苜蓿生理特性研究试验 | 第18页 |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18-19页 |
2.4.1 株高测定方法 | 第18页 |
2.4.2 鲜草及干草产量测定方法 | 第18-19页 |
2.4.3 营养品质测定及计算方法 | 第19页 |
2.4.4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方法 | 第19页 |
2.4.5 水势测定方法 | 第19页 |
2.4.6 光合速率测定方法 | 第19页 |
2.5 统计与分析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0-39页 |
3.1 紫花苜蓿不同品种的株高特性 | 第20-22页 |
3.2 紫花苜蓿不同品种的产量特征 | 第22-26页 |
3.3 紫花苜蓿不同茬次营养成分含量分析 | 第26-27页 |
3.4 不同刈割时期第一茬苜蓿草的产量动态 | 第27-28页 |
3.5 不同生育阶段第一茬草品质的变化规律 | 第28-29页 |
3.6 不同生育阶段第一茬粗蛋白产量动态 | 第29-30页 |
3.7 叶绿素荧光特性 | 第30-33页 |
3.7.1 初始荧光日变化规律 | 第30-31页 |
3.7.2 最大荧光日动态 | 第31-32页 |
3.7.3 光化学效率日变化规律 | 第32-33页 |
3.7.4 光化学效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 第33页 |
3.8 苜蓿叶水势日变化比较分析 | 第33-35页 |
3.8.1 苜蓿叶水势日动态 | 第33-34页 |
3.8.2 苜蓿叶水势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 第34-35页 |
3.9 苜蓿光合特性 | 第35-36页 |
3.10苜蓿品种的综合评价 | 第36-39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9-42页 |
4.1 不同品种对苜蓿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 第39页 |
4.2 不同品种刈割期对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 不同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比较 | 第40页 |
4.4 不同品种苜蓿叶水势和光合特性的比较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