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引言 | 第15-17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22页 |
| 1.1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认识 | 第17-18页 |
| 1.1.1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认识 | 第17页 |
| 1.1.2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 第17页 |
| 1.1.3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 第17页 |
| 1.1.4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生理 | 第17-18页 |
| 1.2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西医治疗现状 | 第18页 |
| 1.3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1.4 经方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现代研究 | 第19-21页 |
| 1.4.1 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现代研究 | 第20-21页 |
| 1.4.2 四逆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现代研究 | 第21页 |
| 1.5 目前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 2.1 形式概念分析 | 第22-23页 |
| 2.2 属性偏序结构模式发现方法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台湾澎湖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 第24-30页 |
| 3.1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 3.1.1 确定研究对象 | 第24页 |
| 3.1.2 病例资料采集 | 第24页 |
| 3.1.3 数据规范化 | 第24-25页 |
| 3.2 结果分析 | 第25-28页 |
| 3.3 流行病学结果讨论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台湾澎湖地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证型规律研究 | 第30-39页 |
| 4.1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 4.1.1 确定研究对象 | 第30-31页 |
| 4.1.2 病例资料采集 | 第31页 |
| 4.1.3 数据规范化 | 第31-32页 |
| 4.1.4 建立数据库 | 第32页 |
| 4.1.5 构建澎湖地区慢性乙肝患者-证型形势背景 | 第32页 |
| 4.1.6 形式背景优化 | 第32页 |
| 4.1.7 生成属性偏序结构图 | 第32页 |
| 4.2 澎湖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证型特点分析 | 第32-38页 |
| 4.2.1 乙型病毒性肝炎属性偏序图制作 | 第32-34页 |
| 4.2.2 乙型病毒性肝炎属性偏序图结果分析 | 第34-38页 |
| 4.3 讨论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李赛美教授治疗慢性乙肝经验总结 | 第39-52页 |
| 5.1 研究方法 | 第39-40页 |
| 5.1.1 病例采集 | 第39页 |
| 5.1.2 病例分析方法设计 | 第39-40页 |
| 5.2 经验总结 | 第40-50页 |
| 5.2.1 辨病辨证 | 第40页 |
| 5.2.2 治法治则 | 第40-46页 |
| 5.2.3 常用中药及药对[34] | 第46-50页 |
| 5.3 讨论 | 第50-52页 |
| 第六章 李赛美教授治疗慢性乙肝验案举隅 | 第52-57页 |
| 结语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附录 | 第60-73页 |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