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山东省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一、引言 | 第7-14页 |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 1.选题背景 | 第7-8页 |
| 2.选题意义 | 第8页 |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8-9页 |
| 1.供给侧改革 | 第8页 |
| 2.出口贸易结构 | 第8-9页 |
| 3.贸易结构优化 | 第9页 |
| (三)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 1.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 | 第9-10页 |
| 2.贸易结构与就业 | 第10页 |
| 3.贸易结构优化 | 第10-11页 |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 1.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 1.创新之处 | 第13页 |
| 2.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 二、贸易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 (一)传统贸易理论 | 第14-15页 |
| (二)新贸易理论 | 第15-16页 |
| (三)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 第16-17页 |
| (四)竞争优势理论 | 第17-19页 |
| 三、山东省出口贸易结构现状 | 第19-28页 |
| (一)山东省出口贸易发展阶段 | 第19-20页 |
| (二)山东省出口贸易结构现状 | 第20-28页 |
| 1.山东省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分析 | 第20-23页 |
| 2.山东省出口贸易市场结构分析 | 第23-25页 |
| 3.山东省出口贸易方式结构分析 | 第25-27页 |
| 4.山东省出口贸易主体结构分析 | 第27-28页 |
| 四、出口贸易结构优化评价体系构建 | 第28-34页 |
| (一)构建思路 | 第28-29页 |
| (二)指标选取原则 | 第29页 |
| (三)具体指标选取 | 第29-32页 |
| 1.出口贸易总量结构指标 | 第29-30页 |
| 2.出口贸易商品结构指标 | 第30页 |
| 3.出口贸易市场结构指标 | 第30页 |
| 4.出口贸易方式结构指标 | 第30-31页 |
| 5.出口贸易主体结构指标 | 第31页 |
| 6.出口贸易综合效益指标 | 第31-32页 |
| (四)指标评价方法 | 第32-34页 |
| 1.因子分析法的简要介绍 | 第32页 |
| 2.因子分析法的具体步骤 | 第32-34页 |
| 五、山东省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 | 第34-46页 |
| (一)数据搜集 | 第34-36页 |
| (二)分析过程 | 第36-42页 |
| 1.因子分析法检验 | 第36页 |
| 2.公因子的确定 | 第36-39页 |
| 3.因子命名 | 第39-40页 |
| 4.因子得分 | 第40-42页 |
| (三)实证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 1.山东省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因子得分分析 | 第42-43页 |
| 2.山东省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程度的横向对比 | 第43-45页 |
| (四)主要结论 | 第45-46页 |
| 六、山东省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 第46-50页 |
| (一)出口企业对策建议 | 第46-47页 |
| (二)地方政府对策建议 | 第47-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