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1.3.1 公租房与廉租房 | 第12页 |
1.3.2 租赁型保障房 | 第12-13页 |
1.3.3 租赁型保障房的户型特征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22页 |
1.5.1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5.2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5.3 国内外研究现状启示 | 第20-22页 |
1.6 研究构架 | 第22-23页 |
1.7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Dual key”方法解析及相关理论研究 | 第24-42页 |
2.1 “Dual key”方法起源与发展 | 第24-26页 |
2.2 “Dual key”方法的特征分析 | 第26-27页 |
2.2.1 适应性强 | 第26页 |
2.2.2 舒适度好 | 第26页 |
2.2.3 设计精细化 | 第26-27页 |
2.2.4 户型使用面积减小 | 第27页 |
2.3 “Dual key”方法的使用效果与市场反馈 | 第27-29页 |
2.4 “Dual key”方法的住宅实例分析 | 第29-38页 |
2.4.1 翠城新景的“多代同居”住宅 | 第29-32页 |
2.4.2 永泰嘉苑的“Dual Key”方法住宅 | 第32-33页 |
2.4.3 峰景苑的“Dual Key”方法住宅 | 第33-35页 |
2.4.4 椰林景的“Dual Key”方法住宅 | 第35-38页 |
2.5 相关理论借鉴 | 第38-40页 |
2.5.1 居住行为学研究 | 第38-39页 |
2.5.2 住居学研究 | 第39页 |
2.5.3 居住“SAR”理论研究 | 第39-40页 |
2.6 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西安市租赁型保障房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42-50页 |
3.1 我国城市租赁型保障房的发展历程 | 第42页 |
3.2 西安市租赁型保障房的发展历程 | 第42-44页 |
3.3 当前租赁型保障房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4-48页 |
3.3.1 户型设计滞后 | 第44-45页 |
3.3.2 户型舒适度较弱 | 第45-46页 |
3.3.3 空间面积配比不合理 | 第46页 |
3.3.4 空间适应性差 | 第46-48页 |
3.4 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西安市租赁型保障房户型现状及发展需求研究 | 第50-96页 |
4.1 西安市租赁型保障房户型实例调研分析 | 第50-73页 |
4.1.1 西安市泰和居租赁型保障房(早期建设项目) | 第50-57页 |
4.1.2 西安市泘沱寨租赁型保障房 | 第57-59页 |
4.1.3 西安市王家棚租赁型保障房(最新建成项目) | 第59-64页 |
4.1.4 西安市经开区蓝天公寓 | 第64-68页 |
4.1.5 租赁型保障房的租户需求访谈调查及分析 | 第68-73页 |
4.2 西安市租赁型保障房户型存在的问题 | 第73-78页 |
4.2.1 户型种类单一 | 第73-74页 |
4.2.2 空间面积配比不合理 | 第74-75页 |
4.2.3 家庭结构适应性低 | 第75-76页 |
4.2.4 户型灵活性差 | 第76-78页 |
4.3 租住对象分析 | 第78-88页 |
4.3.1 “高知”青年群体的家庭 | 第78-80页 |
4.3.2 外来务工群体的家庭 | 第80-83页 |
4.3.3 “多代同居”的家庭 | 第83-86页 |
4.3.4 失去劳动力的老年家庭 | 第86-88页 |
4.4 户型需求特征总结 | 第88-93页 |
4.4.1 空间灵活性 | 第88-89页 |
4.4.2 面积配比合理化 | 第89-91页 |
4.4.3 满足不同家庭结构 | 第91-92页 |
4.4.4 满足储物行为需求 | 第92-93页 |
4.5 小结 | 第93-96页 |
第五章 基于“Dual key”方法的户型优化与设计研究 | 第96-134页 |
5.1 基于“Dual key”方法的户型灵活性优化研究 | 第96-105页 |
5.1.1 户型的灵活拼合方法研究 | 第96-99页 |
5.1.2 功能空间的灵活分隔方法研究 | 第99-103页 |
5.1.3 空间流线的灵活组织方法研究 | 第103-105页 |
5.2 基于“Dual key”方法的户型面积指标优化研究 | 第105-110页 |
5.2.1 客厅 | 第106页 |
5.2.2 卧室 | 第106-107页 |
5.2.3 厨房 | 第107-108页 |
5.2.4 卫生间 | 第108页 |
5.2.5 阳台 | 第108-109页 |
5.2.6 储藏空间 | 第109-110页 |
5.3 基于“Dual key”方法对家庭结构变化的户型优化研究 | 第110-114页 |
5.3.1 租赁型保障房的配租户型研究 | 第110-112页 |
5.3.2 适应不同家庭结构的空间模块设计 | 第112-114页 |
5.4 基于“Dual key”方法的户型储物空间优化研究 | 第114-119页 |
5.4.1 “Dual key”户型的卧室储藏空间设计 | 第114-115页 |
5.4.2 “Dual key”户型的厨房储藏空间设计 | 第115-116页 |
5.4.3 “Dual key”户型的卫生间储藏空间设计 | 第116-117页 |
5.4.4 “Dual key”户型的阳台储藏空间设计 | 第117-118页 |
5.4.5 “Dual key”户型的交通空间储藏设计 | 第118-119页 |
5.5 向阳沟村租赁型保障房户型优化应用实践研究 | 第119-132页 |
5.5.1 设计的应对要点 | 第119-121页 |
5.5.2 基于“Dual key”方法的户型设计 | 第121-131页 |
5.5.3 基于“Dual key”方法的户型优化实践分析 | 第131-132页 |
5.6 小结 | 第132-134页 |
结论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38页 |
附录 | 第138-1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9-140页 |
致谢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