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5-20页 |
1.2.1 O_2/CO_2燃烧技术的应用进展 | 第15-16页 |
1.2.2 O_2/CO_2燃烧性质 | 第16-18页 |
1.2.3 O_2/CO_2燃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研究 | 第18-20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O_2/CO_2气氛下燃料氮沿程转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22-35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试验部分 | 第23-28页 |
2.2.1 试验样品 | 第23页 |
2.2.2 试验系统 | 第23-27页 |
2.2.3 试验工况及过程 | 第27-28页 |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2.3.1 燃烧气氛的影响 | 第28-30页 |
2.3.2 燃烧温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3 煤粉粒径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4 过氧系数的影响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O_2/CO_2气氛下挥发分-煤焦交互作用对燃料氮转化的影响 | 第35-47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5-37页 |
3.2.1 试验样品 | 第35-36页 |
3.2.2 试验系统 | 第36-37页 |
3.3 试验工况及过程 | 第37-38页 |
3.4 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38-45页 |
3.4.1 挥发分单独燃烧NO排放规律 | 第38-41页 |
3.4.2 煤焦单独燃烧NO排放规律 | 第41-43页 |
3.4.3 煤焦和挥发分耦合燃烧NO排放规律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热解过程中NOx前驱物生成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 第47-60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密度泛函理论 | 第47-50页 |
4.2.1 Thomas-Fermi方法 | 第48-49页 |
4.2.2 Hohenberg-Kohn定理 | 第49页 |
4.2.3 Kohn-Sham方程 | 第49-50页 |
4.3 量了化学计算方法 | 第50-52页 |
4.3.1 计算软件 | 第50页 |
4.3.2 计算方法 | 第50-51页 |
4.3.3 计算概述 | 第51-52页 |
4.4 热解过程中NOx前驱物生成机理 | 第52-59页 |
4.4.1 吡啶氮生成NOx前驱物的反应机理 | 第53-54页 |
4.4.2 吡咯氮生成NOx前驱物的反应机理 | 第54-56页 |
4.4.3 由季氮生成NOx前驱物的反应机理 | 第56-58页 |
4.4.4 吡啶氮、吡咯氮、吡啶酮、季氮的热解稳定性比较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60-62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0-61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