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恋人间实际亲密度对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文献综述第10-16页
    1.1 关于自我边界的讨论第10-12页
        1.1.1 互依型与独立型自我构念第10-11页
        1.1.2 Sampson的自我构念理论第11页
        1.1.3 杨中芳的“个己”与“自己”概念第11页
        1.1.4 社会自我理论与关系型自我构念第11-12页
    1.2 实际亲密度第12-13页
        1.2.1 实际亲密度与自我扩展模型第12页
        1.2.2 实际亲密度与自我边界第12-13页
    1.3 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第13-16页
        1.3.1 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概念第13-14页
        1.3.2 自我面孔研究的经典范式第14页
        1.3.3 关于自我面孔优势效应内在机制的解释第14-15页
        1.3.4 文化与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第15-16页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第16-18页
    2.1 问题提出第16-17页
    2.2 研究方案第17页
    2.3 研究意义第17-18页
3 研究一恋人间实际亲密度对自我面孔识别速度上的优势效应的影响第18-23页
    3.1 研究目的第18页
    3.2 研究假设第18页
    3.3 研究方法第18-19页
        3.3.1 被试第18页
        3.3.2 实验设计第18页
        3.3.3 实验材料第18-19页
        3.3.4 实验程序第19页
    3.4 结果第19-21页
        3.4.1 预处理第19-20页
        3.4.2 外显面孔再认任务第20页
        3.4.3 内隐面孔再认任务第20-21页
    3.5 讨论第21-23页
4 研究二恋人间实际亲密度对自我面孔识别“左手效应”的影响第23-28页
    4.1 研究目的第23页
    4.2 研究假设第23页
    4.3 研究方法第23-25页
        4.3.1 被试第23页
        4.3.2 实验设计第23页
        4.3.3 实验材料第23-24页
        4.3.4 实验程序第24-25页
    4.4 结果第25-27页
        4.4.1 预处理第25页
        4.4.2 结果分析第25-27页
    4.5 讨论第27-28页
5 总讨论与结论第28-33页
    5.1 总讨论第28-31页
        5.1.1 恋人间实际亲密度对自我面孔识别速度上的优势效应的影响第28-29页
        5.1.2 恋人间实际亲密度对自我面孔识别“左手效应”的影响第29-30页
        5.1.3 文化与知觉自我边界第30-31页
    5.2 结论第31页
    5.3 存在的不足与研究展望第31-33页
参考文献第33-39页
附录第39-40页
致谢第40-42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42页
在研期间参研课题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二维材料的结构设计及性能调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下一篇:石墨烯纤维的可控制备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