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畜牧业、饲养业论文

中国肉类局部均衡模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中国肉类供需长期预测综述第10-38页
    1.1 现有肉类供需预测模型形式第10-25页
        1.1.1 FAPRI模型第12-18页
        1.1.2 CAPSiM模型第18-20页
        1.1.3 中国猪肉市场模型第20-25页
    1.2 中国肉类局部均衡模型的参数估计、预测和数据第25-26页
        1.2.1 参数估计、预测第25页
        1.2.2 数据第25-26页
    1.3 现有中国肉类局部均衡模型评价第26-31页
    1.4 预测的不确定性第31-32页
    1.5 中国肉类供需与时间近似呈线性关系吗第32-33页
    1.6 中国肉类供需的长期预测普遍存在低估第33-38页
        1.6.1 OECD-FAO Agricultural Outlook预测第34-35页
        1.6.2 USDA的预测第35-36页
        1.6.3 中国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的预测第36-37页
        1.6.4 中国肉类预测被低估的原因第37-38页
第二章 中国肉类的生产第38-50页
    2.1 中国肉类的产量第38-43页
        2.1.1 猪肉生产第39-40页
        2.1.2 牛肉生产第40页
        2.1.3 羊肉生产第40-41页
        2.1.4 禽肉产量的增长第41页
        2.1.5 肉类生产的国际比较第41-43页
    2.2 中国肉类的生产结构第43页
    2.3 中国主要畜禽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第43-46页
        2.3.1 主要畜禽的胴体重第43-44页
        2.3.2 中国主要畜禽的存栏出栏第44-46页
        2.3.3 能繁母畜的繁殖水平第46页
    2.4 中国主要畜禽养殖的规模化第46-50页
        2.4.1 禽养殖的规模化第47-48页
        2.4.2 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第48页
        2.4.3 肉牛养殖的规模化第48-49页
        2.4.4 羊养殖的规模化第49页
        2.4.5 主要畜禽规模化养殖的产量占比第49-50页
第三章 中国肉类的消费和进出口第50-66页
    3.1 中国肉类消费的历史趋势和现状第50-54页
    3.2 影响中国肉类消费的主要因素分析第54-56页
    3.3 中国肉类的价格变动第56-62页
    3.4 中国肉类的进出口第62-64页
    3.5 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中国肉类的数据修正第66-79页
    4.1 中国肉类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第66-70页
        4.1.1 肉类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受质疑第66-67页
        4.1.2 国家统计局的肉类生产数据调整第67-68页
        4.1.3 国家统计局的生产数据调整并不充分第68-70页
    4.2 中国肉类产量的修正第70-75页
        4.2.1 猪肉产量修正第70-71页
        4.2.2 牛肉产量修正第71-72页
        4.2.3 羊肉产量修正第72-73页
        4.2.4 禽肉产量修正第73-75页
    4.3 中国畜禽出栏量的修正第75-76页
    4.4 中国畜禽存栏量的修正第76-77页
    4.5 中国肉类消费量的修正第77-79页
第五章 中国肉类局部均衡模型第79-104页
    5.1 模型结构图第79-82页
    5.2 数据来源、变量选取第82-85页
    5.3 模型设定和参数估计第85-98页
        5.3.1 猪肉模型第85-89页
        5.3.2 牛肉模型第89-90页
        5.3.3 羊肉模型第90-93页
        5.3.4 禽肉模型第93-95页
        5.3.5 肉类进出口模型估计结果第95-98页
    5.4 中国肉类供需预测第98-104页
        5.4.1 外生变量预测值第98页
        5.4.2 预测第98-104页
第六章 结论第104-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个人简历第113-114页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4-115页
博士后期间科研成果第115-116页
永久通讯地址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大学先修课程研究
下一篇:会计稳健性与上市公司技术资本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