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中等收入陷阱及产业结构优化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1 中等收入陷阱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 中等收入陷阱的界定 | 第16-17页 |
2.1.2 中等收入陷阱的表现与典型特征 | 第17-18页 |
2.2 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18-19页 |
2.2.1 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 | 第19页 |
2.2.2 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19页 |
2.3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9-21页 |
2.3.1 经济增长理论 | 第19-20页 |
2.3.2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第20页 |
2.3.3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0-21页 |
3 中等收入陷阱与典型国家产业结构关联的面板数据分析 | 第21-23页 |
3.1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说明 | 第21页 |
3.2 计量模型设定 | 第21页 |
3.3 基本实证结果 | 第21-22页 |
3.4 结论 | 第22-23页 |
4 典型经济体产业结构与我国产业结构的差异分析 | 第23-30页 |
4.1 典型经济体产业结构分析 | 第23-27页 |
4.1.1 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经济体产业结构分析 | 第23-25页 |
4.1.2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经济体产业结构分析 | 第25-27页 |
4.2 我国产业结构的特征 | 第27-29页 |
4.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 | 第27-28页 |
4.2.2 产业结构的现状及问题 | 第28-29页 |
4.3 我国产业结构与成功跨越陷阱的国家产业结构的差异分析 | 第29-30页 |
5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4页 |
5.1 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仍需改善 | 第30-31页 |
5.1.1 农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 | 第30页 |
5.1.2 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大而不强 | 第30-31页 |
5.1.3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 第31页 |
5.2 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状况严重_ | 第31页 |
5.3 关键技术缺失使得产品附加值提升缓慢 | 第31-32页 |
5.4 在重要产业的发展上严重依赖外资 | 第32页 |
5.5 我国产业技术缺少创新型的技术进步 | 第32-34页 |
6 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产业结构优化路径选择 | 第34-38页 |
6.1 正确处理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关系 | 第34页 |
6.2 扩大人力资本规模 | 第34-35页 |
6.3 优化产业结构并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 第35页 |
6.4 加大基础科学投入并鼓励中小产业技术创新 | 第35-36页 |
6.4.1 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 第35-36页 |
6.4.2 完善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 | 第36页 |
6.5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并培育产业的工业设计实力 | 第36-38页 |
6.5.1 加强重点环节知识产权保护 | 第36页 |
6.5.2 推进工业设计基地建设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