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愈伤转化及小麦悬浮细胞系的建立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语表第12-13页
1 前言第13-29页
    1.1 小麦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第13-15页
        1.1.1 直接转化法第13-14页
        1.1.2 农杆菌转化法第14-15页
    1.2 农杆菌转化分子机制第15-19页
        1.2.1 农杆菌对受体的识别并诱导毒性区基因的表达第16-17页
        1.2.2 T-DNA的加工及转运第17-18页
        1.2.3 T-DNA在植物细胞内的转运、整合及表达第18-19页
    1.3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第19-21页
        1.3.1 农杆菌菌株及表达载体的构建第19页
        1.3.2 毒性区基因活化诱导物的添加第19-20页
        1.3.3 受体基因型及其生理状态第20页
        1.3.4 外植体的预培养第20-21页
        1.3.5 农杆菌浸染条件第21页
    1.4 转基因植物筛选标记基因研究进展第21-24页
        1.4.1 传统筛选标记基因的利用第21-22页
        1.4.2 正向筛选标记基因的利用第22-23页
        1.4.3 筛选标记基因的剔除第23-24页
    1.5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遗传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24页
    1.6 小麦悬浮细胞培养研究进展第24-25页
    1.7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第25-28页
        1.7.1 小麦赤霉病的危害第25-26页
        1.7.2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策略第26页
        1.7.3 小麦抗赤霉病转基因研究进展第26-28页
    1.8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8-2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9-40页
    2.1 实验材料第29-32页
        2.1.1 菌株及质粒载体第29页
        2.1.2 实验试剂第29页
        2.1.3 DNA及RNA提取试剂的配制第29-30页
        2.1.4 实验所用培养基第30-31页
        2.1.5 小麦材料第31页
        2.1.6 PCR引物第31-32页
    2.2 实验方法第32-40页
        2.2.1 菌体PCR鉴定农杆菌转化子第32-33页
        2.2.2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愈伤转化第33-34页
        2.2.3 农杆菌转化后愈伤组织的筛选、壮苗及移栽第34页
        2.2.4 CTAB法提取小麦基因组DNA第34-35页
        2.2.5 抗性植株以及转基因植株PCR鉴定第35页
        2.2.6 转基因植株RT-PCR鉴定第35-37页
        2.2.7 单花接种鉴定转基因小麦赤霉病抗性第37-38页
        2.2.8 小麦悬浮细胞培养第38-4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0-62页
    3.1 菌体PCR鉴定农杆菌转化子第40页
    3.2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转基因植株的获得第40-41页
    3.3 小麦愈伤预培养时间的确定第41页
    3.4 农杆菌浸染条件对扬麦158转化的影响第41-43页
    3.5 基因型对农杆菌转化的影响第43-44页
    3.6 不同筛选体系对农杆菌转化的影响第44-45页
    3.7 Bar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转基因植株的分子鉴定第45-51页
        3.7.1 Bar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转基因植株T0 代PCR鉴定第45-46页
        3.7.2 扬麦158转Ech42 基因后代PCR鉴定第46-48页
        3.7.3 扬麦158转Hvchi-D2-His基因后代PCR鉴定第48-51页
        3.7.4 Bar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转基因植株T4 代RT-PCR鉴定第51页
    3.8 Pmi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转基因植株的分子鉴定第51-56页
        3.8.1 Pmi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转基因植株T0 代的分子鉴定第51-53页
        3.8.2 Pmi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转基因植株后代分子鉴定第53-56页
    3.9 单花接种鉴定转基因扬麦158赤霉病抗性第56-58页
    3.10 小麦悬浮细胞系的建立第58-62页
        3.10.1 不同叶基切段愈伤组织的状态第58-60页
        3.10.2 胚性愈伤组织的获得第60-61页
        3.10.3 悬浮培养第61-62页
4 讨论第62-65页
    4.1 小麦外植体的预培养第62页
    4.2 农杆菌浸染条件与转化效率第62页
    4.3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遗传转化基因型的限制第62-63页
    4.4 筛选体系的优化第63页
    4.5 筛选标记基因的剔除第63-64页
    4.6 小麦悬浮细胞系建立的条件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部地区内生型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下一篇: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学习者模型与教学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