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图录 | 第10-11页 |
| 表录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供应链成本的构成及其研究 | 第14-15页 |
| ·商品指数的研究 | 第15-16页 |
|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挑战 | 第16-18页 |
| ·供应链成本的降低量化问题 | 第16页 |
| ·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建立的技术问题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与取得的成果 | 第18-20页 |
| ·研究的目标、难点与创新 | 第18-19页 |
|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 第19-20页 |
| ·本文的框架结构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研究现状分析 | 第22-49页 |
| ·供应链成本研究概述 | 第22-23页 |
| ·大宗商品指数研究综述 | 第23-27页 |
| ·国内外主要商品指数研究 | 第23-24页 |
| ·Hedonic国外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 ·Hedonic国内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 第27-32页 |
| ·目前供应链成本研究的不足 | 第27-30页 |
| ·目前商品价格指数研究的不足 | 第30-32页 |
| ·本文的研究步骤 | 第32-35页 |
| ·关于商品指数的有关理论 | 第35-43页 |
| ·价格指数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 第36-37页 |
| ·Hedonic模型函数形式的选择 | 第37-39页 |
| ·Hedonic模型的三种价格指数 | 第39-43页 |
| ·金融属性 | 第43-46页 |
| ·金融属性的体现 | 第43-44页 |
| ·金融属性形成的原因 | 第44-45页 |
| ·金融属性的作用流程 | 第45-46页 |
| ·主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在模型中的应用 | 第46-48页 |
| ·主成分分析 | 第46-47页 |
| ·主成分分析在模型中的应用 | 第47-48页 |
| ·本文的研究逻辑 | 第48-49页 |
| 第三章 基于降低供应链成本的大宗商品指数模型原理原理和步骤 | 第49-60页 |
| ·本文研究脉络 | 第49页 |
| ·大宗商品指数设计方法和原理 | 第49-54页 |
| ·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50页 |
| ·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设计的原则 | 第50-51页 |
| ·大宗商品指数的种类构成 | 第51-52页 |
| ·商品权重的设计 | 第52-54页 |
| ·本文的研究步骤 | 第54-60页 |
| ·单一品种系列大宗商品指数的形成 | 第56-58页 |
| ·综合大宗商品指数的形成 | 第58-59页 |
| ·大宗商品指数的检验 | 第59-60页 |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第60-89页 |
| ·天然橡胶现货指数的生成 | 第60-72页 |
| ·对金融属性进行主成分分析 | 第60-62页 |
| ·对品质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 | 第62-66页 |
| ·利用基期进行回归分析 | 第66-69页 |
| ·得到价格指数 | 第69-71页 |
| ·结论分析及合理性验证 | 第71-72页 |
| ·铜价格指数的生成 | 第72-84页 |
| ·对金融属性进行主成分分析 | 第72-74页 |
| ·对品质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 | 第74-75页 |
| ·分别进行三种价格指数的建立 | 第75-82页 |
| ·有效性和时效性检验 | 第82-84页 |
| ·综合价格指数的生成 | 第84-89页 |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89-91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89页 |
| ·后续研究工作 | 第89-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
| 硕士阶段发表的论文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