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缩略语表 | 第14-16页 |
1. 前言 | 第16-23页 |
1.1 立题依据 | 第16-17页 |
1.2 T-2毒素造血系统的毒素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 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 筛选所得差异表达基因(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5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21-23页 |
2 材料方法 | 第23-40页 |
2.1 细胞株 | 第23页 |
2.2 主要试剂 | 第23-25页 |
2.3 主要仪器 | 第25-26页 |
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6-28页 |
2.5 差异基因和差异蛋白的筛选 | 第28页 |
2.6 细胞培养及冻存 | 第28-29页 |
2.7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 | 第29-33页 |
2.7.1 细胞处理及实验分组 | 第29-30页 |
2.7.2 总RNA的提取 | 第30-31页 |
2.7.3 总RNA纯度及完整性的检测 | 第31页 |
2.7.4 逆转录反应 | 第31-32页 |
2.7.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目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 | 第32页 |
2.7.6 荧光定量数据分析 | 第32-33页 |
2.8 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 | 第33-36页 |
2.8.1 细胞处理及实验分组 | 第33页 |
2.8.2 总蛋白的提取 | 第33页 |
2.8.3 蛋白浓度测定 | 第33-34页 |
2.8.4 SDS-PAGE电泳 | 第34-35页 |
2.8.5 Western印迹杂交 | 第35-36页 |
2.9 RNA干扰技术检测MS4A3在红系分化中的作用 | 第36-38页 |
2.9.1 细胞处理及实验分组 | 第36-37页 |
2.9.2 RNA干扰实验 | 第37-38页 |
2.10 细胞红系分化检测 | 第38-39页 |
2.10.1 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系分化的可行性 | 第38-39页 |
2.10.2 T-2毒素及信号通路抑制剂对K562细胞向红系细胞分化的影响 | 第39页 |
2.10.3 MS4A3基因对红系分化的影响 | 第39页 |
2.11 统计学分析 | 第39-40页 |
3. 结果 | 第40-72页 |
3.1 红系分化潜在的功能基因和蛋白 | 第40-41页 |
3.2 K562细胞培养 | 第41页 |
3.3 引物设计及检测 | 第41-45页 |
3.3.1 引物设计 | 第41-42页 |
3.3.2 RNA质量鉴定 | 第42-43页 |
3.3.3 引物可靠性检测 | 第43-45页 |
3.4 差异基因(蛋白)在T-2毒素影响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中的作用 | 第45-62页 |
3.4.1 T-2毒素和信号通路抑制剂对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的影响 | 第45-49页 |
3.4.2 T-2毒素影响差异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时效关系 | 第49-51页 |
3.4.3 差异基因(蛋白)与信号转导通路间的关系 | 第51-62页 |
3.5 MS4A3在红系分化中的作用 | 第62-72页 |
3.5.1 siRNA干扰效率与剂量 | 第62-64页 |
3.5.2 MS4A3与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的关系 | 第64-68页 |
3.5.3 信号通路对MS4A3基因的调控作用 | 第68-69页 |
3.5.4 MS4A3基因与其他差异表达基因(蛋白)间的关系 | 第69-72页 |
4. 讨论 | 第72-81页 |
4.1 红系分化检测方法的确定 | 第72-73页 |
4.2 红系分化相关的基因和蛋白的选择 | 第73页 |
4.3 T-2毒素抑制K562细胞分化的途径 | 第73-77页 |
4.4 MS4A3是T-2毒素调控红系分化的关键基因 | 第77-78页 |
4.5 红系分化相关的潜在分子机理 | 第78-81页 |
5. 结论 | 第81-83页 |
6 文献综述: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毒性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 第83-95页 |
6.1 引言 | 第83-84页 |
6.2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特性 | 第84-87页 |
6.2.1 T-2毒素的特性 | 第84-85页 |
6.2.2 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特性 | 第85-86页 |
6.2.3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的特性 | 第86-87页 |
6.3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毒性 | 第87-92页 |
6.3.1 急性毒性 | 第88页 |
6.3.2 血液系统毒性 | 第88-89页 |
6.3.3 免疫系统毒性 | 第89-90页 |
6.3.4 细胞毒性 | 第90-91页 |
6.3.5 神经毒性 | 第91页 |
6.3.6 遗传毒性 | 第91页 |
6.3.7 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 第91-92页 |
6.4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 | 第92-94页 |
6.4.1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 第92页 |
6.4.2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影响细胞增殖的分子机理 | 第92-93页 |
6.4.3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对mRNA翻译的抑制作用 | 第93页 |
6.4.4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对MAPKs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93-94页 |
6.5 结论与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附录 | 第109-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