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定价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1.3.1 高速公路收费标准 | 第11-12页 |
1.3.2 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定价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1.3.3 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定价方法 | 第13-15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收费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7-26页 |
2.1 收费高速公路分类 | 第17-18页 |
2.1.1 收费还贷型 | 第17页 |
2.1.2 收费经营型 | 第17-18页 |
2.1.3 收费控制型 | 第18页 |
2.2 收费计价方式 | 第18-21页 |
2.2.1 计重收费 | 第19页 |
2.2.2 分车型收费 | 第19-20页 |
2.2.3 计重与分车型收费比较 | 第20-21页 |
2.3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收费现状分析 | 第21-25页 |
2.3.1 高速公路的路网结构 | 第21-22页 |
2.3.2 收费标准 | 第22-24页 |
2.3.3 收费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定价影响因素 | 第26-36页 |
3.1 内部影响因素 | 第26-32页 |
3.1.1 收费目的 | 第26-28页 |
3.1.2 投资规模和结构 | 第28页 |
3.1.3 收费交通量 | 第28-30页 |
3.1.4 养护管理成本 | 第30-31页 |
3.1.5 公路使用者成本 | 第31页 |
3.1.6 高速公路级差效益 | 第31-32页 |
3.1.7 通行车辆对道路的影响 | 第32页 |
3.2 外部影响因素 | 第32-34页 |
3.2.1 经济发展水平 | 第32页 |
3.2.2 运输供求关系 | 第32-33页 |
3.2.3 政府宏观政策 | 第33页 |
3.2.4 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 | 第33-34页 |
3.2.5 地理环境 | 第34页 |
3.3 定价目标和原则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定价模型 | 第36-45页 |
4.1 现有定价方法分析 | 第36-37页 |
4.2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通行费定价方法确定 | 第37-40页 |
4.2.1 基本原理 | 第38页 |
4.2.2 基本模型 | 第38页 |
4.2.3 成本分析 | 第38-40页 |
4.3 车辆通行费两部定价模型 | 第40-44页 |
4.3.1 基本假设 | 第40-41页 |
4.3.2 定价成本 | 第41页 |
4.3.3 基本费费率模型 | 第41-43页 |
4.3.4 从量费费率模型 | 第43页 |
4.3.5 两部定价总费率模型 | 第43-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 | 第45-58页 |
5.1 基本信息 | 第45-50页 |
5.1.1 绥满高速大齐段基本概况 | 第45-46页 |
5.1.2 车型划分及收费情况 | 第46页 |
5.1.3 历年交通量 | 第46-47页 |
5.1.4 直接成本 | 第47-50页 |
5.2 车辆通行费两部定价 | 第50-54页 |
5.2.1 基本费的计算 | 第50-51页 |
5.2.2 从量费的计算 | 第51-52页 |
5.2.3 车辆通行费两部定价费率 | 第52-53页 |
5.2.4 两部定价费率合理性判断 | 第53-54页 |
5.3 与其他定价方法比较 | 第54-57页 |
5.3.1 收费收入最大法 | 第54-55页 |
5.3.2 消费水平测算法 | 第55-56页 |
5.3.3 三种定价方法结果比较 | 第56-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