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

山西翼城唐兴镇重点段黄土斜坡稳定趋势预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黄土与黄土崩塌、滑坡研究第11-12页
        1.2.2 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第12-15页
        1.2.3 山西地区黄土滑坡、崩塌研究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6-18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2章 区域地质环境第18-33页
    2.1 气象水文第18-21页
        2.1.1 气象条件第18-19页
        2.1.2 河流水系第19-21页
    2.2 地形地貌第21-24页
    2.3 地层岩性第24-26页
    2.4 地质构造第26-29页
        2.4.1 地质构造第26页
        2.4.2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第26-29页
    2.5 水文地质条件第29页
    2.6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第29-30页
    2.7 地质灾害及其发育现状第30-32页
        2.7.1 滑坡第30-31页
        2.7.2 崩塌第31页
        2.7.3 地面塌陷第31-32页
        2.7.4 泥石流第32页
    2.8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第32-33页
第3章 唐兴镇重点斜坡段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第33-42页
    3.1 斜坡分段及其形态特征第34-38页
    3.2 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第38-39页
    3.3 斜坡变形破坏历史与稳定现状第39-40页
    3.4 斜坡体稳定性控制因素与影响因素分析第40-42页
        3.4.1 地形第40页
        3.4.2 黄土性质第40-41页
        3.4.3 降雨第41页
        3.4.4 人类活动第41-42页
第4章 斜坡稳定性评价与变形破坏模式分析第42-70页
    4.1 计算软件与计算方法的选取第42-45页
        4.1.1 计算软件第42页
        4.1.2 降雨入渗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基本原理第42-43页
        4.1.3 斜坡稳定性计算方法及其基本原理第43-45页
    4.2 计算工况确定第45页
    4.3 计算模型与计算边界确定第45-48页
    4.4 计算参数选取第48页
    4.5 稳定性判别标准第48页
    4.6 斜坡各段稳定性评价与变形破坏模式分析第48-70页
        4.6.1 第一段第48-52页
        4.6.2 第二段第52-56页
        4.6.3 第三段第56-59页
        4.6.4 第四段(南段)第59-63页
        4.6.5 第四段(北段)第63-67页
        4.6.6 斜坡各段稳定性对比第67-70页
第5章 危险斜坡段二次失稳可能性第70-82页
    5.1 失稳后斜坡计算模型与计算参数第71-73页
        5.1.1 计算模型确定第71-72页
        5.1.2 计算参数确定第72-73页
    5.2 危险斜坡南段第73-77页
    5.3 危险斜坡北段第77-81页
    5.4 危险斜坡段失稳前后稳定性对比第81-82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82-85页
    6.1 结论第82-83页
    6.2 建议第83-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附录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I译+”平台的众包模式研究
下一篇:邯郸市广平县地下水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