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译+”平台的众包模式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文献评述小结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1 文献研究法 | 第18页 |
1.5.2 实地调研法 | 第18页 |
1.5.3 比较研究法 | 第18-19页 |
1.6 研究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众包模式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20-24页 |
2.1 众包模式的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2.1.1 众包 | 第20页 |
2.1.2 众包平台 | 第20-21页 |
2.1.3 众包模式 | 第21页 |
2.2 众包模式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2.2.1 资源基础理论 | 第21-22页 |
2.2.2 资源依赖理论 | 第22页 |
2.2.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基于“I译+”众包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4-54页 |
3.1“I译+”平台介绍 | 第24-26页 |
3.2 众包模式分类、运行机制及特征 | 第26-32页 |
3.2.1 众包模式的分类 | 第26-29页 |
3.2.2 众包模式的运行机制 | 第29-30页 |
3.2.3 众包模式的特征 | 第30-31页 |
3.2.4 众包模式的优势 | 第31-32页 |
3.3 基于“I译+”平台的众包模式 | 第32-39页 |
3.3.1“I译+”众包模式运营理念 | 第32-35页 |
3.3.2“I译+”众包模式运营流程 | 第35-38页 |
3.3.3“I译+”众包模式运营特色 | 第38-39页 |
3.4“I译+”众包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9-44页 |
3.4.1 业务类型发展单一 | 第39-40页 |
3.4.2 管理流程体验不高 | 第40-41页 |
3.4.3 利益保障体系薄弱 | 第41-42页 |
3.4.4 翻译质量不易控制 | 第42-43页 |
3.4.5 客户管理意识淡薄 | 第43-44页 |
3.5“I译+”众包模式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44-53页 |
3.5.1 多元战略理论与业务类型 | 第44-45页 |
3.5.2 流程管理理论与流程优化 | 第45页 |
3.5.3 过程激励理论与用户行为 | 第45-46页 |
3.5.4 质量管理理论与质量控制 | 第46-47页 |
3.5.5 顾客关系理论与客户管理 | 第47-48页 |
3.5.6“I译+”众包模式的SWOT分析 | 第48-5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4 众包案例介绍与“I译+”众包模式比较分析 | 第54-68页 |
4.1 众包模式案例介绍 | 第54-59页 |
4.1.1 创新中心—社区运营思路 | 第54-55页 |
4.1.2 任务中国—多元业务类型 | 第55-57页 |
4.1.3 猪八戒网—借力资本运作 | 第57-58页 |
4.1.4 一品威客—注重平台宣传 | 第58-59页 |
4.2 与“I译+”众包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59-64页 |
4.2.1 社区化组织形式 | 第59-60页 |
4.2.2 云协同平台模式 | 第60-61页 |
4.2.3 共享价值盈利模式 | 第61-62页 |
4.2.4 众包信誉支撑机制 | 第62-63页 |
4.2.5 服务口碑的传播 | 第63-64页 |
4.3 案例对“I译+”众包模式的启发与借鉴 | 第64-67页 |
4.3.1 加强横向业务的类型 | 第64-65页 |
4.3.2 调动热情及社区管理 | 第65-66页 |
4.3.3 进行一定的资本运作 | 第66-67页 |
4.3.4 加强一定的平台宣传 | 第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5“I译+”众包模式的对策建议 | 第68-72页 |
5.1 丰富众包业务类型 | 第68-69页 |
5.2 翻译流程管理优化 | 第69页 |
5.3 健全利益保障体系 | 第69-70页 |
5.4 提升质量控制管理 | 第70-71页 |
5.5 完善顾客关系管理 | 第71-72页 |
6“I译+”众包模式的前景 | 第72-74页 |
6.1 逐步实现协同生产 | 第72页 |
6.2 满足人力资源需要 | 第72页 |
6.3 顺应企业发展速率 | 第72-73页 |
6.4 完善企业组织架构 | 第73-74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录 个人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