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南三区西部萨Ⅱ组二类油层聚驱油藏工程方案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前言第8-10页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1.1.1 聚合物驱发展现状第8页
        1.1.2 聚合物驱油机理第8-9页
    1.2 主要研究内容第9-10页
第二章 区块概况第10-31页
    2.1 地质概况第10-14页
        2.1.1 地理位置第10页
        2.1.2 构造特征第10-11页
        2.1.3 油层的岩性、物性、流体性质第11-12页
        2.1.4 储层敏感性分析第12-13页
        2.1.5 油藏压力、温度及油藏类型第13页
        2.1.6 开发概况第13-14页
    2.2 油层沉积特征第14-17页
        2.2.1 南三区西部萨、葡油层沉积类型第14-15页
        2.2.2 南三区西部二类油层沉积类型第15-16页
        2.2.3 砂岩组厚度发育状况第16-17页
    2.3 二类油层水淹状况及动用状况第17-22页
        2.3.1 水淹状况第17-19页
        2.3.2 数值模拟预测二类油层纵向上采出程度存在差异第19-20页
        2.3.3 二类油层注聚后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第20-22页
    2.4 南三区西部二类油层聚驱层系组合第22-31页
        2.4.1 层系组合原则第22-23页
        2.4.2 驱油对象的确定第23-31页
第三章 井距优选及布井方案设计第31-37页
    3.1 合理注采井距优选第31-32页
        3.1.1 井距越小,聚驱控制程度越高第31页
        3.1.2 175m井距下单井控制地质储量及增加可采储量较大第31-32页
        3.1.3 175m井距下二类油层无因次产液保持较高水平第32页
    3.2 布井方案设计第32-35页
        3.2.1 布井方式第32-33页
        3.2.2 布井范围第33页
        3.2.3 井网部署原则第33页
        3.2.4 不同方案论证第33-35页
    3.3 经济效益对比第35页
    3.4 布井结果第35-36页
    3.5 井号命名第36-37页
第四章 聚驱影响分析及产能预测第37-45页
    4.1 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对水驱的影响第37-38页
        4.1.1 封堵原则第37页
        4.1.2 措施工作量第37-38页
    4.2 南三区西部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注入参数的确定第38-43页
        4.2.1 聚合物分子量的确定第38-39页
        4.2.2 聚合物溶液浓度的确定第39-41页
        4.2.3 聚合物用量的确定第41页
        4.2.4 注入速度的确定第41-42页
        4.2.5 聚合物驱油方案设计第42-43页
    4.3 聚合物驱初期产能及开发效果预测第43-45页
        4.3.1 空白水驱开发指标预测第43页
        4.3.2 二类油层开发效果预测第43-45页
第五章 方案实施要求及经济评价第45-50页
    5.1 方案实施要求第45-47页
        5.1.1 钻井、测井要求第45页
        5.1.2 开采管理要求第45-46页
        5.1.3 注入水质要求第46页
        5.1.4 配置站、注入站的要求第46页
        5.1.5 采油井单井最高产液量及注入井最大注入量估计第46-47页
        5.1.6 资料录取要求第47页
    5.2 经济评价第47-50页
        5.2.1 经济评价的原则第47-48页
        5.2.2 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第48页
        5.2.3 经济评价的任务和步骤第48页
        5.2.4 经济评价优化第48-50页
结论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附录 方案附图及附表第56-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轨道交通开敞式换乘空间景观优化策略研究--以重庆城市轨道交通为例
下一篇:腹针疗法用于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