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人脸表情识别方法中的难点 | 第13-15页 |
1.4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任意姿态人脸表情识别相关技术及发展现状 | 第17-30页 |
2.1 任意姿态人脸表情识别概述 | 第17-21页 |
2.1.1 任意姿态人脸表情识别过程简介 | 第17页 |
2.1.2 人脸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1.3 人脸预处理及姿态归一化方法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1.4 人脸特征提取与表示方法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2.1.5 任意姿态人脸表情识别方法研究现状 | 第21页 |
2.2 狄利克雷模型 | 第21-26页 |
2.2.1 狄利克雷模型概述 | 第21-25页 |
2.2.2 狄利克雷模型与人脸表情识别的关系 | 第25-26页 |
2.3 自动编码器 | 第26-29页 |
2.3.1 自动编码器概述 | 第26-29页 |
2.3.2 自动编码器与人脸表情识别的关系 | 第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基于层次狄利克雷模型的任意姿态人脸分割、表情识别方法 | 第30-46页 |
3.1 概述 | 第30-31页 |
3.2 基于层次狄利克雷模型的人脸表情识别 | 第31-36页 |
3.2.1 基于狄利克雷模型的人脸分割 | 第31-34页 |
3.2.2 基于狄利克雷模型的人脸表情识别 | 第34页 |
3.2.3 模型推导 | 第34-36页 |
3.2.4 贝叶斯分类 | 第36页 |
3.3 表情特征提取与表示 | 第36-38页 |
3.3.1 人脸检测与姿态估计 | 第37页 |
3.3.2 特征提取与表示 | 第37页 |
3.3.3 中间层特征 | 第37-38页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5页 |
3.4.1 表情库与实验设置 | 第38-39页 |
3.4.2 参数选择 | 第39-40页 |
3.4.3 实验结果分析与比较 | 第40-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基于空间连贯特征的快速任意姿态人脸表情识别方法 | 第46-55页 |
4.1 概述 | 第46-47页 |
4.2 正脸图像合成 | 第47-48页 |
4.2.1 特征点定位 | 第48页 |
4.2.2 估计投影矩阵&合成正脸图像 | 第48页 |
4.3 基于空间连贯特征的快速任意姿态人脸表情识别方法 | 第48-50页 |
4.3.1 关键区域采样 | 第49页 |
4.3.2 空间连贯性特征的提取与表示 | 第49-50页 |
4.3.3 任意姿态人脸表情识别 | 第50页 |
4.4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50-54页 |
4.4.1 表情库与实验设置 | 第50-51页 |
4.4.2 参数选择 | 第51-52页 |
4.4.3 实验结果分析与比较 | 第52-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5-62页 |
5.1 系统的运行环境 | 第55页 |
5.2 GUI界面层次结构 | 第55-57页 |
5.3 任意姿态人脸表情识别系统实现 | 第57-61页 |
5.3.1 系统软件实现 | 第57页 |
5.3.2 系统运行界面展示 | 第57-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总结 | 第62-63页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