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1 爱情告白的研究 | 第12-14页 |
1.1.1 爱情告白的定义 | 第12页 |
1.1.2 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1.3 放弃爱情告白的定义 | 第13页 |
1.1.4 放弃爱情告白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2 影响女性放弃爱情告白的因素 | 第14-17页 |
1.2.1 恋爱观对女性放弃爱情告白的影响 | 第14页 |
1.2.2 自我表露对女性放弃爱情告白的影响 | 第14-15页 |
1.2.3 恋爱技能对女性放弃爱情告白的影响 | 第15-17页 |
2 问题的提出 | 第17-19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7页 |
2.2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2.3 研究的意义和实际价值 | 第17-18页 |
2.3.1 研究的意义 | 第17页 |
2.3.2 研究的实际价值 | 第17-18页 |
2.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3 开放性问卷调查 | 第19-23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3.2.1 被试选取 | 第19页 |
3.2.2 问卷设计 | 第19页 |
3.2.3 问卷施测过程 | 第19页 |
3.3 结果 | 第19-21页 |
3.4 分析 | 第21-23页 |
4 正式问卷的编制 | 第23-39页 |
4.1 初始问卷的形成 | 第23页 |
4.2 初始问卷施测 | 第23-30页 |
4.2.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4.2.2 研究工具 | 第23页 |
4.2.3 研究对象 | 第23-24页 |
4.2.4 施测过程 | 第24页 |
4.2.5 统计分析结果 | 第24-30页 |
4.3 正式问卷的编制 | 第30-35页 |
4.3.1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4.3.2 研究工具 | 第30-31页 |
4.3.3 研究对象 | 第31页 |
4.3.4 施测过程 | 第31页 |
4.3.5 统计分析结果 | 第31-35页 |
4.4 女大学生放弃爱情告白的原因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35-37页 |
4.4.1 研究目的 | 第35页 |
4.4.2 研究被试 | 第35页 |
4.4.3 研究工具 | 第35页 |
4.4.4 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4.5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第37-39页 |
4.5.1 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37页 |
4.5.2 问卷的效度分析 | 第37-39页 |
5 女大学生放弃爱情告白的原因特点 | 第39-43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39页 |
5.2 研究被试 | 第39页 |
5.3 研究工具 | 第39页 |
5.4 统计工具 | 第39页 |
5.5 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5.5.1 女大学生放弃爱情告白原因的总体特征 | 第39-40页 |
5.5.2 有无恋爱经验的差异 | 第40页 |
5.5.3 独生与否的差异 | 第40-41页 |
5.5.4 城市和乡镇的差异 | 第41页 |
5.5.5 学科的差异 | 第41-42页 |
5.5.6 年级的差异 | 第42-43页 |
6 总讨论 | 第43-49页 |
6.1 女大学生放弃爱情告白原因的理论构想 | 第43页 |
6.2 女大学生放弃爱情告白原因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第43-44页 |
6.3 女大学生放弃爱情告白原因的特点分析 | 第44-47页 |
6.3.1 有无恋爱经验的差异分析 | 第44页 |
6.3.2 独生与否的差异分析 | 第44-45页 |
6.3.3 城市和乡镇的差异分析 | 第45页 |
6.3.4 学科的差异分析 | 第45-46页 |
6.3.5 年级的差异分析 | 第46页 |
6.3.6 女大学生放弃爱情告白原因的一般特征 | 第46-47页 |
6.4 总结论 | 第47页 |
6.5 研究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47-49页 |
6.5.1 研究的不足 | 第47-48页 |
6.5.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