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表见代理构成要件之法律适用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三、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我国表见代理制度立法及司法适用中的问题 | 第15-23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5-17页 |
第二节 我国表见代理制度立法现状及问题探析 | 第17-20页 |
一、《民法通则》的规定 | 第17-18页 |
二、《合同法》及最高院《指导意见》的规定 | 第18-20页 |
第三节 我国表见代理制度司法适用问题探析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客观上存在代理权外观 | 第23-28页 |
第一节 代理权外观要件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第二节 代理权外观要件的特征及判定 | 第24-28页 |
一、代理权外观要件的特征 | 第24-25页 |
二、代理权外观要件的判定及主要考量因素 | 第25-28页 |
第三章 相对人善意 | 第28-34页 |
第一节 相对人善意的含义及必要性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相对人善意的判定及考量因素 | 第29-34页 |
一、相对人调查核实义务及主要考量因素 | 第29-32页 |
二、判断相对人信赖具有合理性的参照标准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本人具有可归责性 | 第34-45页 |
第一节 本人归责性要件的必要性 | 第34-40页 |
一、我国的学说争论及审判实践 | 第34-36页 |
二、德国与法国在本人归责性要件上的区别 | 第36-39页 |
三、本人归责性要件的必要性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本人归责性要件的判断标准 | 第40-45页 |
一、学说探讨 | 第40-42页 |
二、本人归责性的判断标准 | 第42-45页 |
第五章 表见代理构成要件法律适用上的注意事项 | 第45-49页 |
第一节 正确把握制度价值,从严适用表见代理 | 第45-47页 |
一、正确把握表见代理的制度价值 | 第45-46页 |
二、从严适用表见代理制度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明确并完善具体适用规则 | 第47-49页 |
一、统一类案标准、审查个案事实 | 第47页 |
二、综合各构成要件考量因素进行认定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