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6-26页 |
1.1 Ln-MOFs化合物的发光原理 | 第6-7页 |
1.1.1 稀土金属离子的发光 | 第6-7页 |
1.2 天线效应 | 第7-8页 |
1.3 Ln-MOFs化合物的识别检测应用 | 第8-25页 |
1.3.1 硝基化合物的检测 | 第8-10页 |
1.3.2 阴离子检测 | 第10-12页 |
1.3.3 阳离子检测 | 第12-16页 |
1.3.4 分子检测 | 第16-18页 |
1.3.5 气体和蒸汽检测 | 第18-19页 |
1.3.6 pH检测 | 第19-21页 |
1.3.7 温度传感 | 第21-22页 |
1.3.8 发光器件调控 | 第22-24页 |
1.3.9 NIR发光材料 | 第24页 |
1.3.10 生物医学材料 | 第24-25页 |
1.4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25-26页 |
2 系列具有二维(4, 4)-网结构的稀土-MOFs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发光检测性质 | 第26-51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6-30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6-28页 |
2.2.2 表征方法 | 第28页 |
2.2.3 配体H_2L的合成 | 第28-29页 |
2.2.4 化合物 1-3 的合成 | 第29-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47页 |
2.3.1 化合物 1-3 的结构与性质 | 第30-35页 |
2.3.2 利用化合物 1-3 的荧光性质实现小分子检测 | 第35-47页 |
2.4 对硝基化合物检测的机理研究 | 第47-4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3 基于H_3DPBI与主族金属Ca~(2+)/Mg~(2+)/Pb~(2+)配合物的研究 | 第51-68页 |
3.1 引言 | 第5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51页 |
3.2.2 表征方法 | 第51-52页 |
3.2.3 配体H3DPBI的合成 | 第52页 |
3.2.4 化合物 4-6 的合成 | 第52-53页 |
3.2.5 晶体结构的测定方法与精修 | 第5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6页 |
3.3.1 化合 4-6 的结构与性质 | 第53-57页 |
3.3.2 利用化合物 4-6 的荧光性质实现小分子识别与传感 | 第57-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附录A 化合物的键长键角列表 | 第75-79页 |
附录B 红外光谱图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