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景区品牌战略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1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第2章 我国旅游景区品牌经营的理论与方法 | 第12-20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旅游景区实施品牌战略的价值性 | 第13-14页 |
·旅游景区层面 | 第13页 |
·旅游者层面 | 第13-14页 |
·旅游景区品牌经营的方法 | 第14-20页 |
·注重景区品牌调研工作 | 第14页 |
·深挖旅游景区文化内涵 | 第14-15页 |
·强化顾客体验价值提升 | 第15页 |
·构建景区品牌维护系统 | 第15-16页 |
·发展景区内部营销策略 | 第16页 |
·景区品牌传播的多元方式 | 第16-18页 |
·加快景区集团化进程 | 第18-20页 |
第3章 清源山景区现状与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 第20-28页 |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发展概况 | 第20-21页 |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资源评价 | 第21-22页 |
·清源山动植物丰富,生态优良 | 第21页 |
·清源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 第21-22页 |
·清源山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 第22-28页 |
·优势(Strengths)分析 | 第22-24页 |
·劣势(Weaknesses)分析 | 第24页 |
·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 第24-25页 |
·威胁(Threats)分析 | 第25-28页 |
第4章 清源山景区旅游品牌的构建 | 第28-40页 |
·旅游景区的准确定位,是品牌的核心 | 第28-30页 |
·旅游资源的特色,是品牌的依托 | 第30-35页 |
·老君造像 | 第31页 |
·千手岩 | 第31页 |
·弥陀岩 | 第31-32页 |
·三世佛 | 第32页 |
·弘一大师舍利塔 | 第32-33页 |
·灵山圣墓 | 第33页 |
·九日山 | 第33-35页 |
·旅游产品的个性,是品牌的内涵 | 第35-37页 |
·直接利用型开发 | 第35-36页 |
·复原历史型开发 | 第36页 |
·节庆依托型开发 | 第36-37页 |
·旅游形象的确立,是品牌的表现 | 第37-40页 |
·打造城市道教休闲与商务体验地 | 第37-38页 |
·打造道教养生休闲度假旅游地 | 第38-40页 |
第5章 清源山旅游品牌战略建设对策与途径 | 第40-49页 |
·强化游客体验价值 | 第40-43页 |
·提升景观品位 | 第41页 |
·提高环境质量 | 第41页 |
·提供优质服务 | 第41页 |
·重视体验营销 | 第41-43页 |
·进行多维品牌营销 | 第43-45页 |
·拓展内部营销策略 | 第45-47页 |
·一线员工的培训 | 第46页 |
·管理人才的培养 | 第46页 |
·导游人员的培养 | 第46页 |
·激励制度的实施 | 第46-47页 |
·提升媒介传播策略 | 第47-49页 |
·专业类品牌信息媒介传播策略 | 第47页 |
·常规类品牌信息媒介传播策略 | 第47页 |
·专题类品牌信息媒介传播策略 | 第47-48页 |
·促销广告类品牌信息媒介传播策略 | 第48页 |
·设计类品牌信息媒介传播策略 | 第48页 |
·音像类品牌信息媒介传播策略 | 第48页 |
·营销渠道类品牌信息媒介传播策略 | 第48-4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9-52页 |
·主要结论 | 第49-50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50页 |
·创新之处 | 第50页 |
·不足之处 | 第50页 |
·研究展望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