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动烟草打顶抑芽机设计与研究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 1.1.1 烟草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与种植现状 | 第9-11页 |
| 1.1.2 国内外烟草生产机械化现状 | 第11-13页 |
| 1.2 烟草打顶抑芽农艺概述 | 第13-16页 |
| 1.2.1 烟草打顶抑芽基本原理及作用 | 第13页 |
| 1.2.2 烟草打顶抑芽方法及农艺要求 | 第13-15页 |
| 1.2.3 我国烟草打顶抑芽现状 | 第15-16页 |
| 1.3 国内外烟草打顶抑芽机械发展现状 | 第16-21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第2章 绪论 | 第21-25页 |
|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1-22页 |
| 2.2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22-25页 |
| 第3章 打顶抑芽机关键结构及参数设计 | 第25-41页 |
| 3.1 剪切方式及传动系统的设计与优选 | 第26-30页 |
| 3.1.1 直线运动剪切 | 第26-27页 |
| 3.1.2 转动运动剪切 | 第27-30页 |
| 3.1.3 本节小结 | 第30页 |
| 3.2 打顶系统力学分析及驱动电机参数选择 | 第30-34页 |
| 3.2.1 烟草茎秆打顶部位切割试验 | 第30-31页 |
| 3.2.2 剪切系统力学分析 | 第31-33页 |
| 3.2.3 驱动电机参数选择 | 第33-34页 |
| 3.3 抑芽喷施系统总体设计 | 第34-35页 |
| 3.4 喷头结构设计 | 第35-39页 |
| 3.5 药泵参数选择及喷施压力稳定性分析 | 第39-41页 |
| 3.5.1 药泵参数选择 | 第39页 |
| 3.5.2 喷施压力稳定性分析 | 第39-41页 |
| 第4章 打顶抑芽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第41-47页 |
| 4.1 设计要求 | 第41页 |
| 4.2 总体设计方案 | 第41页 |
| 4.3 主要集成芯片及模块选用 | 第41-44页 |
| 4.4 控制器功能框图设计 | 第44-47页 |
| 第5章 打顶抑芽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47-59页 |
| 5.1 控制器外围电路设计 | 第49-51页 |
| 5.2 电机驱动模块及过流保护电路设计 | 第51-53页 |
| 5.3 剪刀位置检测电路设计 | 第53-54页 |
| 5.4 喷药量调节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 第54页 |
| 5.5 电源电压检测电路设计 | 第54-55页 |
| 5.6 工作开关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 第55页 |
| 5.7 药泵供电控制电路设计 | 第55-56页 |
| 5.8 电磁阀控制电路设计 | 第56页 |
| 5.9 NFC无线通信模块应用电路设计 | 第56-57页 |
| 5.10 控制器电路板设计 | 第57-59页 |
| 第6章 打顶抑芽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59-71页 |
| 6.1 控制器主程序设计 | 第59-61页 |
| 6.2 初始化子程序设计 | 第61-62页 |
| 6.3 药液充满药管子程序设计 | 第62-64页 |
| 6.4 应用A/D模块相关子程序设计 | 第64-66页 |
| 6.5 药泵稳压子程序设计 | 第66-67页 |
| 6.6 电机控制子程序设计 | 第67-68页 |
| 6.7 中断子程序设计 | 第68-69页 |
| 6.8 喷药子程序设计 | 第69页 |
| 6.9 I~2C通信子程序设计 | 第69-71页 |
| 第7章 打顶抑芽机试验与结果分析 | 第71-83页 |
| 7.1 抑芽喷施系统优化试验设计 | 第71-76页 |
| 7.1.1 试验条件 | 第71页 |
| 7.1.2 试验评价指标及测定方法的确定 | 第71-72页 |
| 7.1.3 试验因子及水平的确定 | 第72-74页 |
| 7.1.4 试验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 第74-76页 |
| 7.2 抑芽喷施系统优化试验与结果分析 | 第76-80页 |
| 7.3 喷药量测试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80页 |
| 7.4 田间测试 | 第80-83页 |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3-85页 |
| 8.1 结论 | 第83-84页 |
| 8.2 建议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 致谢 | 第87-89页 |
|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一览表 | 第89-91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授权专利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