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川藏交通廊道冰碛物滑坡堵江风险及线路对策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滑坡堵江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6-20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9页
        1.3.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2章 滑坡堵江灾害的特点及形成机理的研究第20-30页
    2.1 滑坡堵江类型第20-21页
    2.2 滑坡堵江的形成条件第21-26页
        2.2.1 滑坡堵江的地形条件第22页
        2.2.2 滑坡堵江水动力条件第22-24页
        2.2.3 滑坡堵江的诱发因素第24-26页
    2.3 堆石坝的破坏模式第26-27页
        2.3.1 漫顶溢流第26-27页
        2.3.2 渗流管涌第27页
        2.3.3 坝体失稳第27页
    2.4 滑坡堵江灾害及环境效应第27-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川藏交通廊道滑坡堵江成灾环境及分布特征的研究第30-47页
    3.1 川藏交通廊道滑坡堵江成灾环境分析第30-39页
        3.1.1 地形地貌第30-32页
        3.1.2 地层岩性第32-35页
        3.1.3 地质构造第35-38页
        3.1.4 气候条件第38-39页
    3.2 川藏交通廊道滑坡堵江灾害分布特征第39-45页
        3.2.1 空间分布特征第39-45页
        3.2.2 时间分布特征第45页
    3.3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4章 冰碛物滑坡体堵江堆积形态数值模拟研究第47-79页
    4.1 PFC~(2D)介绍第47-63页
        4.1.1 PFC~(2D)的基本假设第48页
        4.1.2 PFC~(2D)的基本方程第48-53页
        4.1.3 接触本构模型第53-57页
        4.1.4 阻尼机制第57-59页
        4.1.5 PFC~(2D)基本求解步骤第59-61页
        4.1.6 宏观参数与微观参数之间的关系第61-63页
    4.2 冰碛物滑坡堵江堆积形态单因素数值模拟分析第63-76页
        4.2.1 实验模型的建立第63-64页
        4.2.2 实验参数选取和实验结果分析第64-76页
    4.3 冰碛物滑坡堵江坝高快速评估表第76-78页
    4.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5章 冰碛物滑坡堵江堆积形态典型案例分析第79-86页
    5.1 102滑坡群的自然背景第79-82页
        5.1.1 地质条件第79-80页
        5.1.2 地形地貌第80-81页
        5.1.3 气候条件第81页
        5.1.4 水文条件第81-82页
    5.2 102滑坡的基本特征第82-83页
    5.3 102滑坡的堆积形态数值模拟第83-85页
        5.3.1 颗粒流模型的建立第83-84页
        5.3.2 颗粒流模型参数的选取第84-85页
        5.3.3 堆积形态模拟结果第85页
    5.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6章 滑坡堵江威胁严重区段的线路减灾对策研究第86-90页
结论与展望第90-92页
致谢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α-重氮膦酸酯不对称合成膦酰哒嗪、环氧丙烷及吡唑啉杂环研究
下一篇:基于红外热成像的车载夜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