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和抗生素的概述 | 第10-12页 |
1.2.1 悬浮颗粒物的定义与特征 | 第10-11页 |
1.2.2 抗生素的定义与特征 | 第11页 |
1.2.3 水环境中抗生素来源与水平 | 第11-12页 |
1.3 水体悬浮颗粒物与抗生素对藻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 第12-15页 |
1.3.1 悬浮颗粒物对藻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 第12-13页 |
1.3.2 抗生素对藻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 第13-15页 |
1.4 本课题的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1 目的 | 第15-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 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淡水微藻对颗粒物与抗生素及其复合污染物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 第18-40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18-22页 |
2.2.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2.2.3 数据处理 | 第23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3-36页 |
2.3.1 微藻抗氧化酶活性对NNPs和抗生素胁迫的响应 | 第23-29页 |
2.3.2 微藻丙二醛(MDA)含量对NNPs和抗生素胁迫的响应 | 第29-32页 |
2.3.3 微藻抗氧化酶活性对NNPs与抗生素复合污染胁迫的响应 | 第32-35页 |
2.3.4 微藻MDA含量对NNPs与抗生素复合污染胁迫的响应 | 第35-36页 |
2.4 讨论 | 第36-39页 |
2.5 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淡水微藻对颗粒物与抗生素及其复合污染物胁迫的光合活性响应 | 第40-74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3.2.2 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3.2.3 数据处理 | 第4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2-68页 |
3.3.1 微藻叶绿素a含量对NNPs和抗生素胁迫的响应 | 第42-45页 |
3.3.2 微藻叶绿素a含量对NNPs与抗生素复合污染胁迫的响应 | 第45-47页 |
3.3.3 微藻叶绿素荧光参数对NNPs和抗生素胁迫的响应 | 第47-51页 |
3.3.4 微藻叶绿素荧光参数对NNPs与抗生素复合污染胁迫的响应 | 第51-53页 |
3.3.5 微藻快速光响应曲线对NNPs和抗生素胁迫的响应 | 第53-63页 |
3.3.6 微藻快速光响应曲线对NNPs与抗生素复合污染胁迫的响应 | 第63-68页 |
3.4 讨论 | 第68-72页 |
3.4.1 微藻叶绿素a含量对NNPs与抗生素及其复合污染胁迫的响应 | 第68-70页 |
3.4.2 微藻叶绿素荧光参数对NNPs与抗生素及其复合污染胁迫的响应 | 第70-71页 |
3.4.3 微藻快速光响应曲线光合参数对NNPs与抗生素及其复合污染胁迫的响应 | 第71-72页 |
3.5 小结 | 第72-74页 |
第4章 淡水微藻对颗粒物与抗生素及其复合污染物胁迫响应的流式细胞术研究 | 第74-86页 |
4.1 引言 | 第74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74-76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74-75页 |
4.2.2 研究方法 | 第75页 |
4.2.3 数据处理 | 第75-7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76-83页 |
4.3.1 微藻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对NNPs和抗生素胁迫的响应 | 第76-80页 |
4.3.2 微藻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对NNPs与抗生素复合污染胁迫的响应 | 第80-83页 |
4.4 讨论 | 第83-84页 |
4.4.1 微藻细胞周期对NNPs与抗生素及其复合污染胁迫的响应 | 第83-84页 |
4.4.2 微藻细胞凋亡对NNPs与抗生素及其复合污染胁迫的响应 | 第84页 |
4.5 小结 | 第84-8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5.1 结论 | 第86-87页 |
5.2 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