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湖泊、水库论文

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水库长寿湖汞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6页
符号及缩写第17-18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8-44页
    1.1 汞的基本性质、毒性及全球循环第18-24页
        1.1.1 汞的基本性质第18-19页
        1.1.2 汞的毒理性第19-20页
        1.1.3 全球循环第20-24页
    1.2 水环境中汞迁移转化及生物与非生物进程研究进展第24-29页
        1.2.1 水环境中不同价态汞迁移转化研究第24-27页
        1.2.2 水环境中汞的生物与非生物进程研究第27-29页
    1.3 水环境中界面汞交换研究现状第29-34页
        1.3.1 水-大气界面汞交换水平及特征的研究进展第29-31页
        1.3.2 水体-沉积物界面汞交换通量原理及计算方法第31-34页
    1.4 水环境中汞的甲基化进程研究第34-38页
        1.4.1 水环境中汞甲基化进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第34-35页
        1.4.2 影响水环境中汞甲基化进程的因素第35-38页
    1.5 水环境中水生生物的汞富集研究进展第38-40页
        1.5.1 水环境(江河、水库)的鱼汞富集现状第38-39页
        1.5.2 水环境中鱼体汞富集原理、途径第39-40页
    1.6 水环境中汞的质量平衡模型的研究进展第40-44页
第2章 引言第44-48页
    2.1 选题背景第44-45页
    2.2 研究目标第45页
    2.3 研究内容第45-47页
        2.3.1 水库水体汞分布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第45页
        2.3.2 水库水体-大气界面汞的释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第45-46页
        2.3.3 水库沉积物中汞/甲基汞分布迁移特征及沉积物-水体汞交换通量第46页
        2.3.4 水库汞在鱼体累积与健康风险评估第46页
        2.3.5 水库汞质量平衡模型第46-47页
    2.4 技术路线第47-48页
第3章 水库水体汞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第48-6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9-51页
        3.1.1 研究地点第49-50页
        3.1.2 水样分析、质量控制与数据处理第50-51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51-65页
        3.2.1 表层水不同形态汞浓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第51-55页
        3.2.2 垂直剖面水体各形态汞水平及季节变化第55-63页
        3.2.3 影响水体甲基汞分布因素第63-65页
    3.3 本章小结第65-68页
第4章 水体溶解气态汞及水-气界面间汞交换通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第68-8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9-71页
        4.1.1 研究地点第69页
        4.1.2 溶解气态汞采样与分析方法第69-70页
        4.1.3 水-气界面汞交换通量的测定及计算方法第70页
        4.1.4 环境参数及水体阴阳离子的测定方法第70页
        4.1.5 水相理论饱和溶解气态汞的计算第70-71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71-80页
        4.2.1 水体基本理化性质第71-73页
        4.2.2 水体溶解气态汞水平及理论DGM估算第73-77页
        4.2.3 水体-大气界面释汞交换通量第77-78页
        4.2.4 水体-大气界面释汞通量影响因素分析第78-80页
    4.3 本章小结第80-84页
第5章 水库沉积物汞分布及扩散特征第84-98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85-87页
        5.1.1 研究地点第85页
        5.1.2 沉积物间隙水、沉积物样采集第85-86页
        5.1.3 水样、沉积物样分析、质量控制与数据处理第86页
        5.1.4 沉积物孔隙水中的汞对上覆水体的贡献率第86-87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87-96页
        5.2.1 水库沉积物基本性质第87-89页
        5.2.2 水库沉积物汞剖面分布特征第89-92页
        5.2.3 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态汞与溶解态甲基汞季节分布第92-95页
        5.2.4 沉积物间隙水溶解态汞向上覆水体扩散通量及对水体贡献第95-96页
    5.3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6章 水库鱼体汞分布及健康风险评价第98-112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99页
        6.1.1 样品采集第99页
        6.1.2 样品制备及分析第99页
        6.1.3 质量控制第99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99-109页
        6.2.1 水库鱼体汞分布第99-105页
        6.2.2 水库鱼体汞的生物富集系数第105-108页
        6.2.3 水库鱼类汞摄入的健康风险评价第108-109页
    6.3 本章小结第109-112页
第7章 长寿湖水库汞质量平衡模型第112-128页
    7.1 水库质量平衡模型建立第112-121页
        7.1.1 前提和假设第112-115页
        7.1.2 水气界面汞交换通量第115-116页
        7.1.3 大气湿沉降年通量第116-117页
        7.1.4 河流汞输入输出年通量第117页
        7.1.5 沉积物间隙水向上覆水体汞扩散年通量第117-118页
        7.1.6 颗粒物汞沉降、再悬浮年通量第118-120页
        7.1.7 水体汞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年通量第120-121页
        7.1.8 生物富集汞量第121页
    7.2 水库总汞/甲基汞输入、输出年通量、所占比例及净通量第121-126页
        7.2.1 总汞/甲基汞输入年通量及所占比例第121-124页
        7.2.2 总汞/甲基汞输出年通量及所占比例第124-125页
        7.2.3 总汞/甲基汞的年输入输出净通量第125-126页
    7.3 本章小结第126-128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28-132页
    8.1 结论第128-129页
    8.2 创新点第129-130页
    8.3 展望第130-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8页
致谢第148-150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B/T16260质量模型的SOA服务质量模型的研究
下一篇:重组质粒肝细胞生长因子在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