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前言 | 第17-19页 |
第一章 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概述 | 第19-25页 |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 | 第19-20页 |
二、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 第20页 |
三、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特性 | 第20-22页 |
(一) 民族性 | 第21页 |
(二) 时代性 | 第21页 |
(三) 发展性 | 第21-22页 |
(四) 实践性 | 第22页 |
四、中国梦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关联 | 第22-25页 |
(一) 中国梦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方向保证和不竭动力 | 第22-23页 |
(二) 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承担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 第23-25页 |
第二章 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二重境遇及其成因分析 | 第25-39页 |
一、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二重境遇 | 第25-31页 |
(一) 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分析 | 第25-28页 |
(二) 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分析 | 第28-31页 |
二、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1-39页 |
(一) 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然良好环境冲突 | 第31-33页 |
(二)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主义与策略失效 | 第33-35页 |
(三) 爱国主义理论认知与大学生爱国主义实践弱化 | 第35-36页 |
(四) 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 | 第36-39页 |
第三章 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建设对策 | 第39-55页 |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 第39-46页 |
(一) 历史与现实国情教育增强大学生国家使命感 | 第39-43页 |
(二) 民族融合与历史文化教育教育促进民族与历史认同 | 第43-44页 |
(三) 主旋律正能量教育推进中国精神认同 | 第44-46页 |
二、增强爱国主义理论与实践教育促进大学生爱国主义知行 | 第46-48页 |
(一) 育爱国主义之情 | 第46页 |
(二) 明爱国主义之理 | 第46-47页 |
(三) 增爱国主义之干 | 第47页 |
(四) 践爱国主义之行 | 第47-48页 |
三、创设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良好环境 | 第48-50页 |
(一) 加强爱国主义社会环境建设 | 第48-49页 |
(二) 建构爱国主义教育良性运行校园 | 第49页 |
(三) 发挥家庭环境的榜样示范作用 | 第49-50页 |
四、发挥中国梦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 | 第50-52页 |
(一)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素质建设 | 第50页 |
(二) 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动认知 | 第50-51页 |
(三)増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 | 第51页 |
(四) 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自我教育 | 第51-52页 |
五、推进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网络空间建设 | 第52-55页 |
(一) 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网络文化 | 第52-53页 |
(二) 消除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后记 | 第63-65页 |
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