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厌学现象及对策研究--以肇庆市Z中学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8-15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理论意义 | 第8-9页 |
2.现实意义 | 第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特色 | 第13-15页 |
1.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研究特色 | 第14-15页 |
一、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厌学的理论基础及概念分析 | 第15-18页 |
(一)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厌学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1.学习动机理论 | 第15页 |
2.认知偏差理论 | 第15-16页 |
3.期望理论 | 第16页 |
4.人本主义需要层次理论 | 第16-17页 |
(二)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厌学的概念分析 | 第17-18页 |
1.厌学概念 | 第17-18页 |
2.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厌学概念 | 第18页 |
二、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厌学现象调查 | 第18-23页 |
(一)学生问卷调查 | 第19-22页 |
(二)教师访谈调查 | 第22-23页 |
三、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厌学的原因 | 第23-31页 |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 第23-25页 |
1.学习态度消极 | 第23-24页 |
2.认知存在偏差 | 第24-25页 |
3.学习动机不足 | 第25页 |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 | 第25-27页 |
1.教育观念落后 | 第25-26页 |
2.教育方式欠佳 | 第26页 |
3.家庭氛围有待改善 | 第26-27页 |
(三)教师方面的原因 | 第27-29页 |
1.教学态度消极 | 第27-28页 |
2.教学方法单调 | 第28页 |
3.教学内容枯燥 | 第28-29页 |
(四)学校方面的原因 | 第29-30页 |
1.对思想政治课不重视 | 第29-30页 |
2.教学评价单一 | 第30页 |
(五)社会方面的原因 | 第30-31页 |
1.应试教育的影响 | 第30-31页 |
2.大众传媒的影响 | 第31页 |
四、改进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厌学现象的对策建议 | 第31-41页 |
(一)学生方面的对策 | 第31-33页 |
1.改善学习态度 | 第31-32页 |
2.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学科价值 | 第32页 |
3.加强学习动机 | 第32-33页 |
(二)家庭方面的对策 | 第33-35页 |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 第33页 |
2.正确引导孩子学习 | 第33-34页 |
3.重视孩子心理教育 | 第34-35页 |
(三)教师方面的对策 | 第35-37页 |
1.端正教学态度 | 第35-36页 |
2.实施因材施教 | 第36-37页 |
3.坚持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 第37页 |
(四)学校方面的对策 | 第37-39页 |
1.优化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 | 第37-38页 |
2.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 第38-39页 |
(五)社会方面的对策 | 第39-41页 |
1.改革和完善应试教育模式 | 第39页 |
2.提升学生鉴别大众传媒的能力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A | 第44-46页 |
附录B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