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47页 |
1.1 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12-2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23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23-24页 |
1.1.3 研究视角及研究的意义 | 第24-26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26-43页 |
1.2.1 关于城镇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26-36页 |
1.2.2 小城镇发展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36-42页 |
1.2.3 目前研究现状及评价 | 第42-43页 |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43-4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43页 |
1.3.2 论文结构 | 第43-44页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44-4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44-45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45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45-46页 |
1.6 论文创新之处 | 第46-47页 |
第2章 笃行借鉴:就地城镇化路径发展小城镇理论与模式 | 第47-83页 |
2.1 几组概念辨析 | 第47-56页 |
2.1.1 城市化、城镇化与农村城镇化 | 第47-51页 |
2.1.2 异地城镇化、就地城镇化与就近城镇化 | 第51-55页 |
2.1.3 农村就地城镇化与小城镇 | 第55-56页 |
2.2 农村就地城镇化路径下小城镇发展理论 | 第56-71页 |
2.2.1 国外就地城镇化路径下小城镇发展理论 | 第56-66页 |
2.2.2 国内就地城镇化路径下小城镇发展理论 | 第66-71页 |
2.3 国内外以小城镇为载体的农村就地城镇化经验借鉴 | 第71-83页 |
2.3.1 国外以小城镇为载体的农村就地城镇化经验模式及启示 | 第71-80页 |
2.3.2 国内以小城镇为载体的农村就地城镇化经验模式及启示 | 第80-83页 |
第3章 外在关联:就地城镇化路径发展小城镇原因与理由 | 第83-120页 |
3.1 城镇化道路选择 | 第83-101页 |
3.1.1 关于城镇化道路的论争 | 第83-87页 |
3.1.2 国家层面重视小城镇发展战略 | 第87-89页 |
3.1.3 发展小城镇在农村就地城镇化进程中的必要性 | 第89-92页 |
3.1.4 发展小城镇走农村就地城镇化道路是现实路径选择 | 第92-101页 |
3.2 小城镇在农村就地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101-112页 |
3.2.1 小城镇在农村就地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 | 第101-104页 |
3.2.2 小城镇在农村就地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 | 第104-112页 |
3.3 小城镇与城市的关系 | 第112-116页 |
3.3.1 小城镇与城市的区别与联系 | 第113-114页 |
3.3.2 城市对小城镇的辐射带动效应 | 第114页 |
3.3.3 小城镇对城市的依赖与反哺效应 | 第114-116页 |
3.4 小城镇与农村的关系 | 第116-120页 |
3.4.1 小城镇和农村的区别与联系 | 第116-117页 |
3.4.2 小城镇对农村的依赖和反哺关系 | 第117-120页 |
第4章 内在建构:就地城镇化路径发展小城镇举措与实施 | 第120-168页 |
4.1 小城镇体系的构建 | 第120-129页 |
4.1.1 中国城镇体系与城镇等级规模分类 | 第120-123页 |
4.1.2 中国小城镇体系的区域特征 | 第123-124页 |
4.1.3 小城镇体系构建 | 第124-129页 |
4.2 小城镇发展类型与模式选择 | 第129-133页 |
4.2.1 小城镇发展类型 | 第129-130页 |
4.2.2 小城镇发展模式 | 第130-133页 |
4.3 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及其运行机制 | 第133-142页 |
4.3.1 关于小城镇发展几组力量的概念辨析 | 第133-134页 |
4.3.2 小城镇发展动力的基本因素 | 第134-135页 |
4.3.3 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 | 第135-142页 |
4.4 小城镇规划与建设 | 第142-168页 |
4.4.1 小城镇规划 | 第142-149页 |
4.4.2 小城镇建设 | 第149-166页 |
4.4.3 小城镇规划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 第166-168页 |
第5章 制度供给:就地城镇化路径发展小城镇改革与创新 | 第168-215页 |
5.1 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与创新 | 第168-178页 |
5.1.1 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历史进程回顾 | 第168-171页 |
5.1.2 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必要性分析 | 第171-175页 |
5.1.3 户籍制度改革与创新 | 第175-178页 |
5.2 小城镇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 | 第178-190页 |
5.2.1 小城镇建设中土地使用存在的问题 | 第178-185页 |
5.2.2 小城镇发展中对被征地农民权益的保障 | 第185-186页 |
5.2.3 小城镇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 | 第186-190页 |
5.3 小城镇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创新 | 第190-200页 |
5.3.1 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创新 | 第190-195页 |
5.3.2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 | 第195-200页 |
5.4 小城镇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创新 | 第200-207页 |
5.4.1 农村就地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需求现状分析 | 第200-203页 |
5.4.2 农村就地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及其作用 | 第203-204页 |
5.4.3 小城镇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 | 第204-207页 |
5.5 小城镇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 | 第207-215页 |
5.5.1 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第207-211页 |
5.5.2 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 第211-21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215-221页 |
6.1 结论 | 第215-220页 |
6.1.1 农村就地城镇化有国内外理论支撑和成功模式可资借鉴 | 第216-217页 |
6.1.2 农村就地城镇化正在或已经在中国部分地域成为一种趋势 | 第217-218页 |
6.1.3 农村就地城镇化在整个城镇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 第218页 |
6.1.4 小城镇发展要创新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 | 第218-219页 |
6.1.5 必须着力进行促进小城镇发展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 | 第219页 |
6.1.6 应该强化保障推进以小城镇为载体的就地城镇化路径模式 | 第219-220页 |
6.2 论文不足之处 | 第220页 |
6.3 今后研究方向 | 第220-2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21-230页 |
致谢 | 第230-23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