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章 绪论 | 第9-24页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一. 理论综述 | 第12-16页 |
二.有关“雾霾”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二. 样本确定 | 第21-23页 |
三. 研究问题 | 第23页 |
四. 整体框架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人民日报》与《新京报》京津冀雾霾报道数据分析 | 第24-40页 |
第—节 《人民日报》与《新京报》的版面表现 | 第24-30页 |
一. 报道数量:总体关注度 | 第24-25页 |
二. 篇幅:报道力度与报道方式 | 第25-26页 |
三. 版面位置:议程设置 | 第26-29页 |
四. 月度分布情况:关注度的持续性 | 第29-30页 |
第二节 《人民日报》与《新京报》的报道框架 | 第30-38页 |
一. 引语使用次数:可信度 | 第30-31页 |
二. 消息来源:新闻出处 | 第31-33页 |
三. 议题内容:关注点与报道角度 | 第33-35页 |
四. 背景材料:新闻的开放性 | 第35-36页 |
五. 报道基调:新闻是否客观 | 第36-37页 |
六. 关键词:微观层面的文本 | 第37-38页 |
第三节 《人民日报》与《新京报》的个案分析 | 第38-40页 |
一. 个案选取原因 | 第38页 |
二. 语步分析:报道结构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0-57页 |
第一节 《人民日报》与《新京报》京津冀雾霾报道的异同 | 第40-47页 |
一. 两报的总体框架 | 第40-41页 |
二. 两报的共性优势 | 第41-44页 |
三. 两报差异性表现 | 第44-47页 |
第二节 《人民日报》与《新京报》京津冀雾霾报道的不足 | 第47-51页 |
一. 持续跟进力度较弱 | 第47-48页 |
二. 议题的内容有待完善 | 第48-50页 |
三. 报道视角有些单一 | 第50-51页 |
第三节 《人民日报》与《新京报》京津冀雾霾报道的启示 | 第51-57页 |
一. 丰富消息源,注重议程的多元融合 | 第51-52页 |
二. 报道跨学科,强调“绿色”记者培养 | 第52-53页 |
三. 看问题多视角,拓展报道议题内容 | 第53-55页 |
四. 重视深度报道,培养民众参与意识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一 | 第62-64页 |
附录二 | 第64-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