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采访和报道论文

《人民日报》和《新京报》雾霾报道的比较研究--以2014年京津翼地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章 绪论第9-24页
    第一节 研究意义第9-12页
        一. 研究缘起第9-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12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2-20页
        一. 理论综述第12-16页
        二.有关“雾霾”研究综述第16-20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20-24页
        一. 研究方法第20-21页
        二. 样本确定第21-23页
        三. 研究问题第23页
        四. 整体框架第23-24页
第二章 《人民日报》与《新京报》京津冀雾霾报道数据分析第24-40页
    第—节 《人民日报》与《新京报》的版面表现第24-30页
        一. 报道数量:总体关注度第24-25页
        二. 篇幅:报道力度与报道方式第25-26页
        三. 版面位置:议程设置第26-29页
        四. 月度分布情况:关注度的持续性第29-30页
    第二节 《人民日报》与《新京报》的报道框架第30-38页
        一. 引语使用次数:可信度第30-31页
        二. 消息来源:新闻出处第31-33页
        三. 议题内容:关注点与报道角度第33-35页
        四. 背景材料:新闻的开放性第35-36页
        五. 报道基调:新闻是否客观第36-37页
        六. 关键词:微观层面的文本第37-38页
    第三节 《人民日报》与《新京报》的个案分析第38-40页
        一. 个案选取原因第38页
        二. 语步分析:报道结构第38-40页
第三章 结论与讨论第40-57页
    第一节 《人民日报》与《新京报》京津冀雾霾报道的异同第40-47页
        一. 两报的总体框架第40-41页
        二. 两报的共性优势第41-44页
        三. 两报差异性表现第44-47页
    第二节 《人民日报》与《新京报》京津冀雾霾报道的不足第47-51页
        一. 持续跟进力度较弱第47-48页
        二. 议题的内容有待完善第48-50页
        三. 报道视角有些单一第50-51页
    第三节 《人民日报》与《新京报》京津冀雾霾报道的启示第51-57页
        一. 丰富消息源,注重议程的多元融合第51-52页
        二. 报道跨学科,强调“绿色”记者培养第52-53页
        三. 看问题多视角,拓展报道议题内容第53-55页
        四. 重视深度报道,培养民众参与意识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附录一第62-64页
附录二第64-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EMS扭转谐振器件弯—扭耦合挤压膜阻尼机理与模型
下一篇:视频中多视点人脸检测技术的研究